30多人一年养3600吨鱼,从一艘船洞见山东的“蓝图”| 走在前 挑大梁·述评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0:54:00    

2025年4月17日,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中国船舶集团北海造船厂交付运营。作为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升级版,“国信1号2-1”的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项目正式迈入技术迭代和规模扩张的2.0时代。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山东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大海是山东鲜明的印记,“海洋”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拥有海岸线长3505公里、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毗邻海域面积15.86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相当。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山东一直坚持陆海统筹、奋力向海图强,海洋经济已成为山东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011.8亿元,突破1.8万亿关口,海洋经济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拉动地区国民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精工迭代,上新“大国重器”

如果站在码头仰望整装待发的“国信1号2-1”,那么第一感受莫过于两个字——“巨大”。

公开资料显示,这艘“庞然大物”耗资6.1亿元,船长244.9米、型宽45米、结构吃水15米、排水量15万吨,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设置15个标准养殖舱、4个环形跑道池、22个养殖试验池。与三年前交付的10万吨级的“国信1号”相比,它的排水量足足增加了50%,刷新全球大型养殖工船纪录,堪称升级版的“渔业养殖航母”。

但“大块头也有大智慧”,“国信1号2-1”作为“国信1号”养殖工船升级版,从建造到交付仅用时19个月,凸显了船舶制造的“中国速度”。与此同时,“国信1号2-1”同船搭载的新一代养殖工船应用技术也更先进。数智化应用赋能精准度提升实现重大突破,实现鱼苗入舱、成鱼起捕、投饲及加工等核心生产环节全流程机械化作业,全船整体机械化率提升至90%以上,自动化水平提升45%,养殖决策智能化替代率达30%,人力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实现“双提升”。

它并不仅仅是一条“船”,它将为14亿人吃上鲜美的海鱼作出自己的贡献: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全船仅用30多人,便可实现一年3600吨的鱼产量。

作为新近上新的“大国重器”,它的成功交付有着“里程碑”意义。根据建设进度,“国信1号2-2”将于2025年10月加入运营序列,国信养殖工船产业届时将形成“三船联动”格局,为构建国家“蓝色粮仓”战略提供工业化解决方案的标杆案例。

激发活力的山东港口群

作为海洋、港口大省的山东,要激活发展这盘棋,港口是非常重要的“棋眼”。

港口塔吊林立,车船络绎不绝,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跃出海平面,日照港已开启吞吐万汇、奔流不息的一天。这座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艘艘满载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板等“新三样”的巨轮从这里启程,驶向全球各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

效能提升的背后,是领先的科技实力。2024年12月18日,当最后一抓斗铁矿石从一艘25万吨级货轮卸下时,日照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迎来了“首次突破6亿吨”这一高光时刻。日照港又实现了一个了不起的跨越。实现这次新的亿吨跨越,日照港口仅用了3年时间。日照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06年突破1亿吨,到2010年、2013年、2017年、2021年吞吐量分别突破2亿吨、3亿吨、4亿吨、5亿吨,至此突破6亿吨。

航拍下的日照港繁忙作业中。宋年升摄

2019年以来,山东成立山东港口集团,将体量、盈利能力、管理水平不一的多个港口、港区进行整合升级。从过去的“一群港”到如今的“港口群”,经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举措,山东海洋港口群已成为我国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重要交通枢纽。

如今,山东正向加快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依托港口的世界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迈出新的步伐。

山东海洋经济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山东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已来,山东正努力打造世界级海洋创新平台和增长极,努力在建设海洋强国中“走在前、挑大梁”。

今年3月,山东省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山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推进新时代海洋强省建设情况,这场发布会中透露的几组数据,更直观地体现了山东海洋经济飞速发展的现状: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011.8亿元,突破1.8万亿关口,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9236.3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51.3%;山东11个海洋传统产业共实现增加值7510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四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共实现增加值6249.3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77.5%,对全省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

不仅如此,2024年,山东海洋经济还创下多个“全国第一”:15个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8068.6亿元,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全省海洋渔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水产品加工总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全省海洋科研教育实现增加值1044.5亿元,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20.7亿吨,居全国首位;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达到420万标箱,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6处海湾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数量保持全国第一。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山东以“走在前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蔚蓝疆域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山东力量。

记者:薛冬 编辑:刘丹 校对:杨荷放

相关文章

  • 超6300亿元 A股中期分红再创历史新高
    A股半年报披露收官,截至8月29日晚,Wind数据显示,A股市场共有超800家上市公司推出分红方案,拟定分红金额超6300亿元,中国移动、工商银行以超500亿元的分红规模位居榜单前列,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石油分红规模超400亿元位列其后。对比上年同期,共有704家公司推出总规模超5800亿元的分
    2025-08-30 07:06:00
  • 山东德晟独创技术助力中石油、宝钢等企业降低制造费用40%,生产效率提升200%
    8月29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济南市企业家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二场——“机器人产业链”专场举行。新黄河记者从现场获悉,山东德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晟”)通过独创的钢管工艺数据库与智能机器人协同技术,助力中石油、宝钢等行业领军企业人工成本降低70%,制造费用降低40%,生产效率提升200
    2025-08-29 14:14:00
  • 波司登否认收购加拿大鹅传闻,安踏回应竞购:不予置评
    8月29日,波司登在港交所公告,公司谨此提及今日若干媒体关于本公司可能收购Canada Goose Holdings Inc.的相关报道。本公司现澄清,相关报道的内容不实,公司亦无任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据报道,加拿大鹅的出售传闻迎来新进展。近日有市场消息称,私募基金博裕资本、安宏资本已向加拿大鹅
    2025-08-29 12:31:00
  • 7家科创板公司抛减持计划 拟累计减持超26亿元公司股份
    8月29日,7家科创板公司股东抛出减持计划。按照8月28日收盘价估算,上述公司股东拟累计减持约26.47亿元,减持区间从530万元至14.07亿元不等。从减持主体来看,包括上市公司实控人、控股股东、员工持股计划、5%以上股东等。从减持类型来看,包括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询价转让等。翱捷科技公告称,
    2025-08-29 10:45:00
  • 西王食品上半年净利下滑145.68%,玉米油扩产项目进度缓慢,或押注肽类产品破局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孙艺格 图源:图虫 8月26日晚,“玉米油第一股”西王食品(000639.SZ)发布2025年半年报,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1.18亿元,同比下滑15.82%;实现归母净利润-1857.03万元,同比下滑145.68%;扣非净利润下滑138.77%至-2045.34万元。对此,
    2025-08-27 1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