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之火淬炼现代制造业脊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02:07:00    

文 张荣旺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

当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国产大飞机C919打破波音空客垄断格局,这些标志性事件都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与百年变局交织的历史坐标中,现代制造业的竞争本质是一场创新体系的角力。面对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与科技革命浪潮,中国制造业唯有以创新驱动锻造核心能力,才能在高端制造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当前,我国正在通过数字赋能重构制造业价值坐标系。在浙江的“未来工厂”,工业大脑可以实时调度上千台设备,数字孪生技术能将产品缺陷率降至万分之一。这种变革昭示着制造业价值创造逻辑发生了根本转变:从规模红利转向数据红利。当5G+工业互联网渗透率突破25%,智能制造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重构,催生产业链价值裂变。在人工智能、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中国正逐步改写着全球版图,展现出强大的软实力。

然而,我们仍需认识到,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三明治困境”:高端领域遭遇技术封锁,中低端产业面临过度内卷的竞争和国际产业链调整的压力。

其中两个产业最为典型,尽管我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有望从2023年的35%提升至2025年的50%,但部分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仍不到10%;中国工业软件市场长期面临外资高度垄断的格局,尤其是高端研发设计领域外资占有率超80%,而国产化替代只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这些数字背后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断层。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间窗口,中国制造业的创新突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当3D打印颠覆传统制造范式、量子计算重构研发模式,唯有将创新基因植入产业骨髓,才能在全球价值链坐标系中实现关键跃迁。

近年来,美国对华技术打压(如芯片出口管制)不仅倒逼着我国加速自主创新,也在提醒我们,要以开放心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教训。

数据显示,美国在71项全球领先技术中,多数依赖其基础研究的深厚积累。我国研发投入虽接近美国,但基础研究占比仅为6%,远低于美国的15%。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证实中国产业研究进步巨大:2023年中国占全球人工智能论文产出比例为23.2%,超过了欧洲(15.2%)和印度(9.2%)。在引用量方面,中国也以占比22.6%领先,其次是欧洲(20.9%)和美国(13.0%)。

另一项数据也显示,2024年近90%的模型来自产业界(2023年为60%),而非学术界或政府部门,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由上可见,我国既需要继续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广“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模式,建立跨区域技术转化平台,也需要鼓励企事业单位自由探索,甚至建立非目标导向的科研基金,允许“高风险、高回报”项目立项,培育颠覆性技术。

再看德国,其工业4.0战略将研发投入强度始终维持在3%以上,日本则通过“社会5.0”计划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达国家政府还通过多年期合同授权、税收优惠和专项基金,稳定企业研发预期,同时通过跨部门协作加速技术转化。

这些国际经验也告诉我们,我国制造业升级也必须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创新闭环。深圳大疆从实验室旋翼到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5%份额的跃迁,正是这种创新链式反应的生动写照。

发达国家科技优势多是源于其“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落地”的良性循环,我们需要在学习和追赶中不断探索差异化路径,既要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也要在全球化变局中重塑技术规则话语权。未来,我们更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将技术自立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构建更具韧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这场关乎未来的产业革命,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创新生态的系统性重构。唯有以制度创新激活创新要素,以创新之火淬炼制造业全链条,以数字革命重塑产业形态,中国制造方能完成从“世界工厂”向“全球智造创新极”的历史性跨越。

相关文章

  • 伊朗总统专访视频公布:以色列企图对我进行暗杀
    当地时间7月7日,美国媒体人卡尔森发布了一段对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的线上采访。在采访中,佩泽希齐扬称,以色列在上个月两国之间持续12天的冲突中试图暗杀他未遂。在回答关于他是否相信以色列曾试图暗杀他的问题时,佩泽希齐扬表示,以色列“确实尝试过,采取了相应的行动”,但“失败了”。佩泽希齐扬透露,他当时正在
    2025-07-08 14:00:00
  •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专访:期待依托中国市场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访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秘书长张健豪
    新华社吉隆坡7月7日电 专访:期待依托中国市场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访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秘书长张健豪新华社记者毛鹏飞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秘书长张健豪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榴莲消费市场之一,马来西亚榴莲产业期待依托中国市场进一步提升自身规模和竞争力。据
    2025-07-07 14:04:00
  • 邯郸推动新能源产业聚链成群
    引进行业龙头 育强本地企业 丰富应用场景邯郸推动新能源产业聚链成群6月17日,河北运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内,员工正在进行变桨轴承吊装。河北日报记者 刘剑英摄7月4日上午,3辆载有百米级风电叶片的运输车缓缓驶出邯郸冀南新区中材科技(邯郸)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厂区。几天后,这3支风叶将安装在内蒙古一处风场。中
    2025-07-06 17:40:00
  •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成立,或遭联合打压,竞选资金筹备也是难题:不差钱,但捐不出去
    当地时间7月5日,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文称,“美国党”于当日成立,以还给人民自由。近期,马斯克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产生分歧。6月30日,马斯克猛批特朗普力推的所谓“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并表示,如果法案通过,第二天就会成立“美国党”。当地时间7月4日,美国
    2025-07-06 07:33:00
  • 4位齐鲁科研人才讲述创新故事:深耕不辍 以科技之力赋能发展
    6月27日,全省科技大会召开,对290个项目(人选)授予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7月3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省”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三场,山东大学智能通信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海霞,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宏达,烟台市农科院副院长辛国胜,青岛镭测
    2025-07-05 1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