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这4种身体“异常”,其实很正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3:58:00    

气温升高、万物复苏的春天,虽然带来了温暖和生机,但也可能让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小状况。

有的人最近经常睡不好、感到乏力、容易烦躁等,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

其实,有些身体“异常”,在春天是普遍现象。《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解读春天身体常见的几个改变,并支招应对。

情绪大起大落

四季节律会导致精神状态波动,就像人们常说的“伤春悲秋”。季节更替对情绪的影响,一般认为与日照、气压及气温变化等有关。

冬季日照减少,人脑褪黑素合成相应变少,情绪就会变得低沉;到了春季,日照逐渐增多,褪黑素的合成随之增加,情绪会开始上升。

医生建议

春季要注意调养情志,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尽量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

如果心中郁闷,可以找人倾诉,或者到大自然中呐喊,有助于宣泄情绪。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表示,本身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春季要有意识地观察情绪是否稳定,睡眠是否减少或推迟,人际互动、生活习惯等是否有变,言语行为等是否有异常之处。

发现异常后,及早就医是最佳选择,可将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自行缓解的可能性就越小,逐渐加重的可能性就越大。

排便次数减少

春天冷热交替的气候加上干燥的空气,会让我们的身体处于“干巴巴”的状态,也更容易出现便秘。

传统医学认为,春季五行属木,对应五脏中的肝,肝脏具有调畅人体气血津液、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如肝失疏泄,则百病丛生,尤其是“瘀证”。若滞在胃肠,就会引发腹胀腹痛、便秘等问题。

情绪因素对肠道功能影响也很大,长期处于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加重便秘情况。

医生建议

  • 多摄入膳食纤维和水。除了新鲜果蔬,全谷物杂豆和薯类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可用其代替一部分精白米面。充足饮水可增强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建议每日摄入1.5~2.0升。
  • 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最好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上厕所,慢慢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改正憋便的不良习惯,一旦有了便意,就要及时去厕所,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

如果便秘情况比较严重,使用上述自我护理方法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通便药物。

经常疲倦乏力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张涛解释,春困的根源在于人体生物钟的调整滞后于季节变化。

春季天亮得早,阳光早早地将人从睡梦中唤醒,但身体的生物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导致睡眠结构紊乱,深度睡眠时间减少,因此感到疲倦乏力。

尤其是体质较差、容易疲劳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更容易被春困“缠上”。

医生建议

解决春困不能只靠睡。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7~9小时左右即可。过多的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兴奋度,使之处于压抑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结果越睡越困。

克服生理性的春困,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 适当午睡。20~30分钟的午睡既能让大脑得到休息,又能有效刺激体内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力。
  • 食物提神。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推荐多吃豆制品、核桃、鱼类、牛奶等食物,可补充能量;香菜、香椿芽、香蕉、苹果等食物,可帮助提神醒脑。
  • 气味刺激。闻闻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能够驱除困意、振作精神。
  • 活动肢体。大部分上班族动脑多、体力消耗少、饮水量不足,加上屋内空气不流通,就会频繁犯困。不妨打开窗户,工作间隙伸个懒腰、活动四肢,平时多锻炼,比如跑步、爬山、郊游等,都能缓解春困。

血压容易波动

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方祝元表示,春季温度、气压的无常变化,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或波动。

中医认为,春季多风,风属肝,易引起肝阳上亢,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春季调压稳压、全面呵护血压健康,尤为重要。

气象学家研究发现,气压下降到最低值、气温上升到最大值时,心脑血管发病患者最多;气压在最低值急速上升或在峰值急速下降时,发病人数也较多。血管收缩,血压波动,会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这也就是中医认为的“春气者诸病在头”。

医生建议

1. 天气逐渐转暖,此时食物不能太温太燥,建议以清淡为主,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限制热量,以稳定血压。

2.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每周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项目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如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有助控制体重、稳定血压。

3. 高血压患者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遵医嘱适当调整药品剂量和种类。合理用药,长期治疗,定期随访,按时服药,避免频繁换药或停药。▲

本期编辑:吴梦瑶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相关文章

  • 大脑供血不足会发出3个“声音”
    大脑是人体一个很重要的器官,时时刻刻都需要控制着人体的思想、行动能力,所以大脑一旦出现问题的话,很有可能也是在暗示大脑的某一部位出现了问题,让人的活动、智力都受到影响。脑供血不足说到这个相信不少人也很陌生,这其实是指的一种症状,是人大脑局部一个血液供应不足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这种障碍分有急性、慢性,
    2025-09-05 06:00:00
  • 暑热气短?血管堵没堵,看脸上这3个表现
    三伏已过,但强势的副热带高压让暑热持续。很多人一到天气闷热时,就感觉心神不宁、烦躁、气短。这不是错觉,高温天,心脏确实在承受更大压力。上海一男子喉咙不适就医时心脏骤停陷昏迷近期,上海持续高温,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接诊的心梗患者数量明显增加,最多的一天收治了6名患者。几天前,卞先生因喉咙不适前来
    2025-08-21 16:23:00
  • 问计于民谋发展 齐心协力绘新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为“十五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题:问计于民谋发展 齐心协力绘新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为“十五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新华社记者张晓洁、魏玉坤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十五五”时期在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意义重大,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全局
    2025-08-14 00:34:00
  • 日照海边!上演宇宙级浪漫!
    更多新闻 尽在“东港发布”视频号近日日照在黄海之滨上演了一场宇宙级的浪漫北京时间2025年8月9日0时31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8月8日下午,距离捷龙三号遥六运载火箭发射还有十几个小时,
    2025-08-11 14:16:00
  • 人类“吃”微塑料,也会上瘾?
    文/克莉斯汀近来关于微塑料的话题层出不穷,比如“植物叶片可吸收空气中的微塑料”“在人类多个器官中发现微塑料”“玻璃瓶装饮料含有微塑料比塑料瓶装的还多”,等等。今年7月,香港理工大学的蔡松霖教授在一篇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的论文中提出,长期吃被微塑料污染的食物,正在悄悄改变某些生物的饮食偏好。微
    2025-08-11 1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