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记忆名录中国已入选的18个!都有哪些你知道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06:35:00    

据新华社报道,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那么,什么是《世界记忆名录》?中国还有哪些项目入选你知道吗?

【世界记忆名录是什么?】

世界记忆名录,又称世界文献遗产或世界记忆遗产,是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档案保护项目。该名录主要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各种介质的珍贵档案、文件等。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国家申报项目不能超过两个。

其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目前,已有来自世界各大洲的348个项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可使用“世界记忆名录”标志。此标志可用于各种宣传品。它将大大提高该文献遗产的知名度及所在档案馆或图书馆的知名度。

世界记忆名录分为世界级、地区级和国家级三个级别。后两个名录主要收集具有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我国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世界记忆国家名录的国家。

【中国共18份文献遗产入选】

1.传统音乐音响档案(1997年入选)

这份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的“音乐档案”时长7000小时,包括中国50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录音档案。其中包括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等名曲。这是世界上第一例以音响资料形式列入这一目录的项目。

2.清代内阁秘本档(1999年入选)

是指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清代内阁秘本档中有关十七世纪中叶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满文档案文献”,共24件。

3.云南丽江的《纳西东巴古籍》(2003年入选)

东巴文字被称为“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图画象形文字”,因为难读,东巴古籍一直被视为“天书”。据说,目前精通东巴文的老东巴不超过十人。东巴古籍是用纳西族东巴自制土纸做成,纸质坚韧厚重。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它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和不可再造。

4.清代金榜(2005年入选)

包括清朝康熙至光绪年间的200余幅“清朝金榜”,均为清时通过科举考试殿试的名单,这些金榜大的长约150-220厘米,宽80-90厘米;短小的长约100厘米,宽35厘米。

5.清代样式雷图档(2007年入选)

“样式雷”是对清代二百多年间,共有七代十人先后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他们设计的建筑有五项(故宫、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存于世的样式雷建筑图档有两万多件,国家图书馆珍藏近一万五千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分别有少量收藏。

6.本草纲目(2011年入选)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前人成就基础上,历时27年编制而成的一部百科全书。

7.黄帝内经(2011年入选)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巨著,也是中国以及周边国家传统医学的共同鼻祖。

8.中国西藏元代官方档案(2013年入选)

共22份。其中4份是用八思巴文字写的元代皇帝给西藏地方寺院、官员的圣旨。另外18份为当时地方政权所有者对其管辖的官员、寺庙下发的文书。

9.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2013年入选)

“侨批”的“批”指信,闽粤方言称书信为“批”。“侨批档案”是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家书或简单附言及汇款的凭证,是一种“信款合一”的家书,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两省。

“侨批档案”作为中国国际移民的文献遗产,具有时间跨度大、分布地域广、文献构成系统完整、形式风格独特、精美等特点。

10.南京大屠杀档案(2015年入选)

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关于大屠杀事件(1937年-1938年);第二部分关于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法庭在战后调查和审判战犯的文件(1945年-1947年);第三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的文件(1952年-1956年)。

11. 甲骨文(2017年入选)

商代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记录了商王占卜与社会生活,现存约15万片78。

12. 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2017年入选)

19至20世纪苏州丝绸产业的技术图谱和样本,涵盖织造工艺、纹样设计等,展现了中国丝绸文化的辉煌79。

13. 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1963—1986)(2021年入选)

清代至民国时期澳门地方行政机构的公文档案,反映澳门在主权过渡期的社会治理与中葡关系7。

14. 四部医典(2023年入选)

藏医学奠基性著作,成书于8至12世纪,包含多种版本的手抄本和木刻版,是研究藏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15. 澳门功德林寺档案和手稿(1645—1980)(2023年入选)

澳门功德林寺收藏的6600余件档案、手稿及贝叶经,记录了该寺在佛教传播、女性解放等方面的历史作用。

16. 随州曾侯乙编钟(2025年入选)

战国时期青铜编钟,刻有3755字音乐理论铭文,是已知唯一的先秦音乐文献,被誉为“有声的青铜教科书”。

17. 少林寺碑碣(566—1990)(2025年入选)

少林寺保存的499通碑刻,跨越1424年,涵盖宗教、武术、中外文化交流等内容,是研究佛教史和武术史的重要资料。

8.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2025年入选)

郑和下西洋时期所立石碑,刻有中文、波斯文和泰米尔文,现存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互鉴。

图文综自:新华社、光明网、北青网、视觉中国

相关文章

  • 第13届世界体育舞蹈大赛将于9月20日—21日在成都举行
    9月20日—21日,“舞动成都·屹立世界”第13届世界体育舞蹈大赛将在成都市城北体育馆举行。据悉,本届大赛将有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运动员参加本次大赛。参赛选手、裁判中不少人刚刚在成都世运会上登场,此番他们将重返成都再次为观众奉上精彩的表演。本次大赛恰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
    2025-09-10 20:06:00
  • 漯河食品借力投洽会叩开中东欧市场
    9月8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大会以“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为主题,聚焦 “投资中国”“中国投资”“国际投资” 三大板块,展览总面积12万平方米,将举办投资促进活动超过百场,努力打造“投资中国”的标志性展会和双向投资促进的重要服务平台。由漯河市委、市政府全力
    2025-09-10 15:54:00
  • 第22届东博会和峰会将上线国内首个会展智能体
    9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情况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第22届东博会和峰会主题为“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将重点聚焦经贸合作和人工智能展示两个方面,展现含“AI”
    2025-09-09 15:08:00
  • 三件国宝级中国瓷器在法国被盗,窃贼仅用5分钟
    博物馆盗窃案堪比电影——窃贼从欧洲重要的陶瓷艺术中心、法国阿德里安·杜布谢博物馆破窗而入,仅用5分钟,就从这里窃走了三件国宝级中国瓷器。据法国媒体报道,9月3日(星期三)夜间至9月4日(星期四)夜间,法国西南部利摩日市著名的国家博物馆(Adrien Dubouché Museum)的三件文物被盗,均
    2025-09-09 13:48:00
  • 首战!中国队角逐2026年亚足联U23亚洲杯预选赛
    2026年亚足联U23亚洲杯预选赛将于9月3日晚开赛,中国U22男足将坐镇主场西安,在西安国际足球中心进行多项比赛。9月2日,中国U22男足进行了赛前训练媒体开放以及赛前新闻发布。在赛前训练媒体开放日,U22男足进行了包括动态拉伸,技术练习以及小场地对抗训练等练习。中国U22球队由西班牙籍主帅安东尼
    2025-09-03 13: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