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河湖管理保护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发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00:09:00    

我省河湖管理保护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发布

“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走向规范化

7月3日,蓝天白云下,黄骅港煤炭港区人工湖湖水清澈、花木环绕。张昊摄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苑立立、吕培)近日,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共同起草的《“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发布实施,标志着我省河湖管理保护领域省级地方标准实现“从0到1”的重要突破,将为全省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提供规范性的指导依据,加快推动我省河湖管理保护水平提档升级。

河湖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不同的河湖保护治理需要采取不同的治河策略,也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环节上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

所谓“一河(湖)一策”,即依据不同河道的特征与实际问题,量身定制个性化保护治理方案,让每一条(个)河道(湖泊)都拥有专属的“守护使者”。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河(湖)一策”方案,既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阶段性工作成果,又是今后一定时期内各级河湖长部署、调度责任河湖保护治理工作落实情况的重要依据。

以前,因我省缺乏统一技术规范,各地在编制“一河(湖)一策”方案过程中存在编制流程不规范、编制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因此,通过统一技术框架、细化责任分工以及强化科学评估等方式,出台一部“一河(湖)一策”省级地方标准十分必要。

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导则》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等原则,重点规定了全省“一河(湖)一策”方案的编制原则、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等,可协助各级河湖长发现河湖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破解河湖治理难题提供依据,最终实现河湖管理保护目标。

根据《导则》,我省实施“一河(湖)一策”的主要任务包括水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水空间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日常执法监管等,全方位推动河湖管理从“粗放经验型”向“精准规范型”转变,为河湖长制深化落实提供技术保障。

特别是,相较于以往,《导则》明确,“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时要新增河湖流域在水灾害防御方面的要求,具体包括防洪排涝治理达标率、水工建筑物和设施完好率、洪涝水风险管理能力等管理保护目标,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守护河湖安澜。

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导则》实施后,“一河(湖)一策”方案制定时还要注重与相关规范方案相衔接,在水资源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控等方面明确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因地制宜提出河湖管理保护的主要任务清单,逐步提升河湖管理保护的针对性、专业性,切实做到因河(湖)施策、系统治理。

标准的实施是整个标准化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省将科学规范“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的针对性、专业性,深入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进一步持续改善全省河湖面貌,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相关

巧做“水文章” 煤港变美港

7月3日,黄骅港煤炭港区,大雨初歇,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管理中心副经理汪大春径直走向煤炭堆场。

100个足球场大小的露天堆场,煤山遍布,路面不见积水。汪大春仔细查看每个排水口,雨水混合着煤炭颗粒向排水沟不断汇聚,流向远处。

大雨过后,大量雨水囤积在港区内,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港区积水或含煤污水入海。今年雨季前,汪大春带领团队对雨水管网进行了改造提升,拓宽管道直径,提升泵站功率,增强露天堆场的抗涝能力。

这些含煤污水流到哪儿去了?

沿着排水沟向前走,跨过一条港区内部路,眼前一大片水域,让人豁然开朗。

“这是煤炭港区的储水湿地,也是含煤污水的‘净化器’。”汪大春说,含煤污水通过泵站排入湿地,进行自然沉淀。像这样的湿地,在黄骅港煤炭港区有3个,每年可承接40万立方米雨水。这些水都将逐步回用到生产中。

黄骅港地处盐碱滩,这里的淡水资源极其宝贵,节水、造水、巧用水、循环水是永远的课题。

不光收集含煤污水,港区巧做“水文章”,还将远道而来的压舱水充分利用。

湖水清澈、花木环绕、鱼儿戏水、飞鸟翔集,港区内两处人工湖成了网红打卡点。走到湖边,抓一把鱼食抛撒出去,一群锦鲤欢快地游来,争相抢食。

人工湖里的水就是收集来的压舱水。

煤炭大港,巨轮穿梭,这些长江流域来港船只会携带大量压舱水。它们大多为优质淡水,直接排海会造成浪费。港区铺设了专门的管道,连接货轮出水口与人工湖,每年可获取压舱水130万至150万立方米。

如今,“两湖三湿地”不仅是港区的颜值担当,还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循环利用系统。水面之下,庞大的管网将它们与码头、堆场连通,收储压舱水、净化煤污水、承接“天上水”,实现逐级沉淀、平衡存水、循环用水。

把珍贵的水收集好,更要科学细致地利用好。

在黄骅港煤炭港区生产保障中心环境管控平台的电子显示屏上,通过港区各处的监测设备收集水体系运行和生产用水数据,让现场情况一目了然。系统根据不同用水需求,合理调配水源,精准用于生产,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储存、运用。

“我们还会分析多年来的降水情况,根据天气预报进行科学调度。”生产保障中心生态环境科相关负责人李增林说,比如,这个雨季,港区用水就会以“两湖三湿地”为主,规律用水清库存,并且按照“小雨按中雨准备、中雨按暴雨准备”的思路,在能收水的时候应收尽收,确保港区的储水供水能力。

“三水”循环利用,让煤炭港区生产用淡水实现超九成自给自足,年节约用水成本1900多万元,实现了降本增绿。

“两湖三湿地”内,充足可循环的淡水,滋润着绿树红花,目前港区生态绿化覆盖率达32%,曾经灰头土脸的港口成了国内首家AAA级煤炭港口工业旅游景区。鸟语花香的“海岸花园”正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河北日报记者 贾楠 宋平)

来源:河北日报

相关文章

  • 苏州有新身份!向大家介绍一下
    7月24日在津巴布韦举办的《湿地公约》第15届缔约方大会(COP15)湿地城市认证授牌仪式上苏州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苏州成为全球第三批、中国9个新晋成员之一也是江苏省此次唯一入选城市苏州正式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授牌为江南水乡再添一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态名片这是继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成功列入
    2025-07-26 10:19:00
  • 河北河湖管理保护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发布
    我省河湖管理保护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发布“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走向规范化7月3日,蓝天白云下,黄骅港煤炭港区人工湖湖水清澈、花木环绕。张昊摄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苑立立、吕培)近日,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共同起草的《“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2025-07-26 00:09:00
  • 我市加快推进漓江支流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7月9日,我市召开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工作现场会,对进一步加快推进漓江支流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副市长龙杏华,市直相关部门和有关县区及乡镇(街道)负责人出席会议。与会人员先后抵达七星区冷家村、毛家村及叠彩区唐家村,实地考察了3处因地制宜的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试点建设运行情况
    2025-07-11 11:30:00
  • 共绘村美民富新画卷|连南山心村的蝶变
    宽阔整洁的柏油路穿村而过,齐整大方的农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小花园生机盎然……走进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山心村,一派田园风光。近年来,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浩渺春风吹拂下,山心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风貌提升为突破口,实现了典型村的华丽转身,
    2025-07-10 17:15:00
  • 江苏盐城潮间带用艺术改写“零碳方程式”
    6月20日,来盐城参加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4年度)发布活动的40余位作家走进潮间带艺术村,沉浸式体验这座“世遗湿地边的艺术桃花源”,中国网络文学“短剧工厂”外景地同日挂牌。潮间带艺术村位于黄(渤)海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域亭湖区黄尖镇兴农村。近年来,该艺术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积极探
    2025-06-24 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