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见太阳 从千年三苏祠感悟文化自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1:14:00    

来源:人民网

春日的蓉城,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3月28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在四川成都站首演,该剧以北宋文豪苏轼为主角,通过舞台艺术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展开一幅“活态化”的北宋画卷。

剧组全体演职人员近日走进眉山三苏祠,溯源“三苏”文脉,在古柏苍翠间感悟“一门三进士”的家国情怀,为舞台创作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基因。

《苏堤春晓》剧组在眉山三苏祠参观学习。受访者供图

话剧《苏堤春晓》以苏轼在杭州疏浚西湖、修筑苏堤的史实为脉络,将诗词、书画、宋式美学融入戏剧结构。舞台设计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让苏轼笔下的“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句幻化为流动的江南水墨。

东坡故里是千年文脉之地,《苏堤春晓》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表示:“900多年前,一个名为苏轼、吃着眉山春笋长大的少年从这里出发,把蜀地的烟火气酿成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900多年后,我们回到这片孕育悠久文脉的土地,从千年三苏祠中感悟文化自信,仿佛一次隔世对望,让我们更加昂扬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精神。”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苏堤春晓》中苏轼扮演者辛柏青表示:“‘三苏’的文学成就、家训家风,给了我极大震撼与鼓舞,我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承担国有院团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

“未来,剧院‘第二现场’会向‘全场景交互’发展,促进艺术与科技共生,强化沉浸式体验。”田沁鑫表示,“用年轻语态解构厚重历史,以科技手段激活文化记忆,这充分证明传统文化从不是‘古董’,而是流动的精神长河。”(人民网 肖聪聪)

相关文章

  • 暑期“文博游”撬动文旅消费新增量
    进入暑期,“文博游”持续升温,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成为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热门打卡点,许多博物馆甚至一票难求。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年增加213家。在数量持续攀升的同时,参观人次也快速增长,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同比增加1亿余人次。    
    2025-08-13 12:58:00
  • 从“南国”到“全球”,一场“始于书页”的开放实验|南方深读
    8月15日至19日,2025南国书香节即将拉开大幕。本届南国书香节以“书香湾区 阅见世界 共享未来”为年度主题,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全省各级联动同期举办,这场集国际化、科技化、年轻化于一体的书香盛宴正蓄势待发。书香节活动总表新鲜出炉>>“立足湾区,辐射全国,链接世界”一直是南国书香节恪守的宗旨。今年,
    2025-08-13 08:17:00
  • 大型魔幻杂技剧《寻梦出海记——大海小海》在南京震撼首演
    8月8日晚,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江苏省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重点扶持的大型魔幻杂技剧《寻梦出海记——大海小海》在南京紫金大剧院震撼首演,现场座无虚席。该剧由南通市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倾力打造,以如东海洋文化为叙事背景,融合高难度杂技技艺与奇幻戏剧元素,成为暑期档亲子观演市场的热门项目,9场演出门票全部售罄,
    2025-08-11 10:35:00
  • 新大众文艺,咱是观众,咱也是角儿!
    乌鲁木齐达坂城区的舞蹈队表演舞蹈《嗨走马》。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摄电影《只此青绿》宣传照。资料图片观众在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拍摄黑神话悟空半身像。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50多岁的外卖员王计兵,火了!火了,是因为他会写诗。瞧这几句:“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截至目前
    2025-08-08 04:20:00
  • 好评中国丨青春作笔绘乡野
    许华凌“我们想用年轻人的方式激活乡村。”近日,湖南多地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高校师生与地方力量携手同行,用专业所长回应乡村需求。当青春的脚步踏遍三湘四水的田埂阡陌,当高校的智慧融入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这场跨越山乡的奔赴,不仅是对传统帮扶模式的突破,更是新时代青年以创新实践激活乡村发展潜能的生动范本
    2025-07-24 16: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