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华南抗战的伟大贡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11:55:00    

华南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南革命斗争历史辉煌灿烂的一页,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呈现不同的特质和特殊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华南抗战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推动广东成为国统区抗日救亡运动中心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模范省区、全国三大敌后战场之一、中国抗战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和配合盟军对日作战的前哨,谱写了一首英勇无畏、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羊城晚报 2025年08月14日 版次:A05

推动广东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中心

北平“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传到广州后,中国青年抗日同盟、突进社等进步组织发动中山大学等在校学生,举行了多次集会和示威游行。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的政治影响日益增强,广东党组织积极推动粤港抗日救亡运动开展。一是组织游行示威。1937年7月,广州各大工会、大中学校等举行了广东民众御侮救亡大会,并成立了“广东民众御侮救亡会”,广大医护人员也组织了救护大队向华北出发,参加战时救护工作。广州全市还举行了参与者达15万人的声势浩大的御侮救亡示威大游行。二是领导成立抗日救亡团体。先后领导成立救亡呼声社、广东文化界救亡协会、广东妇女团体联席会议、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香港海员工会等团体,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向前发展。其中,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是半军事性质的救亡团体,经常组织军事训练,并邀请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主任云广英等前来讲授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三是组织抗日救亡献金运动。1938年7月至8月,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积极响应武汉抗战献金运动,隆重举行“八·一三”抗日救亡献金运动,筹集巨款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一名叫吴威定的擦皮鞋儿童,多次将擦皮鞋所得酬金送到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在西濠口设立的献金台,四天之内献金百次。

在广东抗日救亡运动中,社会各界展现了深厚的爱国力量、深刻的民族觉醒,广州成为国统区除汉口外的第二个抗日救亡运动中心。

推动广东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模范省区

国难当头,只有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促成社会各界团结抗战,才能战胜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华南抗日纵队积极倡导建立并坚决维护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力推动国民政府和友军抗战,竭力凝聚各阶层特别是文化界、海外侨胞的力量,促使广东各界团结起来。一是大力推动形成各方团结抗战的局面。组织成立第四路军看护干部训练班,帮助国民党友军抗日。二是开展粤港秘密大营救。日军攻占香港后,中共中央指示广东党组织和东江游击队,全力营救被困留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将其转移至内地。东江游击队经过艰苦奋斗,陆续将800余名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安全护送到大后方。这一壮举被茅盾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有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三是争取华侨、港澳同胞支援抗战。广东党组织致力于推动华侨、港澳同胞支持和参与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石。华南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不仅推动国民党友军抗战,而且极大地凝聚了各党派、各民族和各阶层的力量,推动广东成为“统一战线模范省区”。

领导形成全国三大敌后抗日战场之一

华南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南抗日游击队在开展敌后抗日斗争中逐步开辟的战场,其范围包括东江、珠江、韩江、西江流域和海南岛、南路等地区70多个县及广西的部分地区,部队人数最多时达28000余人。

1938年10月,日军在惠州大亚湾畔强行登陆。面对大片国土沦陷,华南陷于危亡,广东党组织毅然承担起“拯救华南人民的责任”,遵照中共中央“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着手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

在日、伪、顽军夹击的复杂环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游击队先后取得了沙湾保卫战、百花洞战斗、西海大捷、植地庄战斗等胜利,多次粉碎日军的“蚕食”“扫荡”,并逐步发展为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韩江纵队等7个纵队。这7个纵队被党中央统称为华南抗日纵队。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华南抗日纵队对日伪军作战共计3800余次,歼灭日伪军2万余人,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5万余人,创下辉煌战绩。在7个纵队的建立过程中,华南抗日游击队创建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领导军民开展了建立政权、减租减息、大生产等,使抗日根据地得以不断巩固和发展。

华南敌后战场发挥了独当一面、影响全局的战略作用,成为与华北、华中齐名的三大敌后战场之一。中共中央曾高度评价华南敌后战场,指出:“自广州沦陷,迄今六年,你们全体指战员在华南沦陷区组织和发展了敌后抗战的人民军队和民主政权,至今天已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使我党在华南政治影响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团结文化人士建立抗战文化的重要阵地

抗战爆发后,随着战局的区域性展开和文化人士的流聚,粤港逐步形成了广州、曲江、香港、东江四个区域性战时文化中心。为了唤起民族意识觉醒,中国共产党广东党组织牢牢抓住文化工作者云集粤港的契机,领导文化人士创办进步报刊,组建文化团体,开展文艺创作,以独特方式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北平、上海沦陷后,武汉、广州成为抗战初期国统区抗战文化活动中心。这一时期,广州抗战文化活动空前活跃。一是创办进步报刊。《救亡日报》《新华日报》在广州复刊或设立分馆,《抗战大学》《大路》《抗日青年》等报刊创办,大力开展抗战宣传。二是建立文化团体。1937年12月,广东党组织领导成立了广东文化界救亡协会,号召各文化团体围绕保卫华南开展宣传。三是开展文艺创作。茅盾、夏衍、巴金、钟敬文、郁风等人以真实的笔触记录下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英勇抗争,激发民众抗战热情。除此之外,大批文化人士还以戏剧展现抗战烽火,以画笔绘就抗战画卷,以音乐奏响抗战强音,通过多元文化力量汇聚抗战洪流,唤醒民众抗战意识。

1941年后,香港成为重要的抗战文化宣传阵地。广州沦陷后,大批文化人士转移到香港。皖南事变后,重庆、桂林的大批文化人士也转向香港。由此,战时香港变成国际反法西斯文化基地。中国共产党广东党组织充分利用政治环境,创办了一批文化团体和报刊。中共实际领导的《华商报》于1941年4月创刊,《时代文学》《大众生活》《笔谈》《青年知识》等也应运而生。中苏文化协会、香港中国通讯社、中国文艺通讯社等文化团体成立。香港抗战文化活动一方面坚持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以争取国内时局的好转,另一方面大力宣传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了促进皖南事变善后处理,邹韬奋、茅盾等9人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严正指出,只有团结、进步、民主才能抗战。

在中国共产党广东党组织的领导下,文化界人士凭着坚定信念和卓越才华,奏响抗日救国的激昂乐章,推动粤港成为抗战文化活动重要阵地。

配合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作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共华南抗日武装犹如“插在敌人胸口上的一把尖刀”,成为日军南侵太平洋的巨大障碍。因此,党中央多次指示广东党组织和华南抗日纵队要坚决配合盟军作战。

华南抗日纵队遵照中央关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指示,坚持配合盟军对日作战。一是切断日军交通线。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深入香港城区袭扰日军,切断广九铁路,偷袭香港启德机场,破坏日军的海上运输,使敌人的后方受到严重威胁。琼崖纵队积极开展破坏日军交通线作战,支援盟军轰炸琼崖沿海日军基地,配合盟军在海南岛登陆作战。二是协助盟军搜集情报。抗战中后期,东江纵队与美军合作,在香港、广州、海陆丰、珠江东岸等地设立情报联络站,建立了一个拥有200多人的特别情报网,为盟军搜集了大量军事情报。美军在华司令部曾高度赞誉东江纵队提供的情报:“质与量都非常优秀”“对美军战略部队在中国的组织成功,有着决定性的贡献”。三是积极营救国际友人。华南抗日纵队多次营救在空战中遇险的盟军飞行员及其他国际友人。战后,英国外交部代表英国政府在下院作报告时称:“对东江纵队及其他团体协助盟军逃出香港的服务工作,表示钦佩。”

中国共产党广东党组织和华南抗日纵队,积极开展国际统一战线工作,以心怀天下的气度与盟军合作,使得华南敌后战场更为直接地策应和支持了美国等盟军对日作战,彰显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主义精神。

文|陈雷刚(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处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相关文章

  • 中国共产党对华南抗战的伟大贡献
    华南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南革命斗争历史辉煌灿烂的一页,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呈现不同的特质和特殊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华南抗战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推动广东成为国统区抗日救亡运动中心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模范省区、全国三大敌后战场之一、中国抗战文化
    2025-08-14 11:55:00
  • 台风“杨柳”即将登陆,广东多个景区关闭,高温天气缓解
    “杨柳”加强到台风级,12日,广州各区纷纷挂出台风白色预警信号。根据预报,14日开始广州将会受到“杨柳”的影响,出现暴雨到大暴雨,还可能出现局地龙卷等强对流天气。12日,气象台预计,“杨柳”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还将继续加强,最强可达强台风级(42~50米/秒,14~15级
    2025-08-13 10:09:00
  • 从“南国”到“全球”,一场“始于书页”的开放实验|南方深读
    8月15日至19日,2025南国书香节即将拉开大幕。本届南国书香节以“书香湾区 阅见世界 共享未来”为年度主题,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全省各级联动同期举办,这场集国际化、科技化、年轻化于一体的书香盛宴正蓄势待发。书香节活动总表新鲜出炉>>“立足湾区,辐射全国,链接世界”一直是南国书香节恪守的宗旨。今年,
    2025-08-13 08:17:00
  • 以乐为桥连深港 沙头角街道携香港艺术团共谱文化交融曲
    为展现中华传统音乐魅力,促进深港文化交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青少年琴筝团、民乐团与香港民族艺术团携手,接连在香港举办两场精彩音乐会,跨越地域的艺术交流,让中华传统音乐在互学互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7月25日,“筝乐万象”古筝专场音乐会在香港大会堂剧院奏响。这场音乐会由沙头角街道青少年琴筝团与香港民
    2025-08-09 19:13:00
  • 香港国安处悬红通缉19人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 蓝 本报记者 陈青青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25日公布悬红通缉19人,这些人在境外筹组、成立或参与名为“香港议会”的颠覆组织,涉嫌触犯香港国安法。警务处国安处表示,9人涉嫌在香港特区境外组织“香港议会”选举以成立“香港议会”;另外10人为参与“香港议会”选举的候选人,并在当选后宣
    2025-07-26 09: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