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八十五载: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绘就中国美术教育时代笔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16:02:00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5日讯 造型独特的雕像让人眼前一亮,色彩丰富的画作展现出乡村人民的美好生活,用折纸拼成的巨大花瓶比人还高……日前,当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四川美术学院,第21届“开放的六月”本科生毕业生作品展开幕在即。

川美教师牵头设计团队进行工业设计的月球车

正如画布上未干的油彩,既承载着毕业生对“传统与未来对话”的思考,也预示着这所艺术殿堂在85周年新起点上,将继续以开放姿态勾勒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未来图景。

在岁月长河里溯源艺脉:

黄桷坪的红砖、缙云山的文脉

四川美术学院的历史,是一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史诗。其源头可追溯至1950年,贺龙元帅创建的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部分骨干南下,在重庆黄桷坪组建成立西南人民艺术学院。与此同时,1940年由李有行、沈福文等留学归国艺术家在成都创办的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后更名为成都艺术专科学校。1953年,两校美术、设计类学科合并,成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自此,人民文艺的红色基因与中西融合的艺术文脉相互交融,为川美奠定了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的精神根基。1959年,西南美专正式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成为当时全国五大美院之一,并于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川美美术馆

在这85年里,川美秉持“志于道游于艺”的校训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出人才、出作品”为办学特色,为党和国家培育了6万余名艺术专门人才。叶毓山、罗中立、庞茂琨等一批艺术名师大家从这里走出,《收租院》《父亲》等众多经典名作在此诞生,深刻影响了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进程。1964年,“四川雕塑展”获《人民日报》赞誉,1965年群雕《收租院》更是轰动一时,被誉为“中国美术界的原子弹”。二十世纪80年代,“乡土绘画”和“伤痕美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造就了“川美现象”。1982年,原文化部委托川美筹备召开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创作教学座谈会,“创作带动教学”的川美模式成为中国当代美术教育改革标杆。二十世纪90年代,川美当代艺术创作整体崛起,向世界展示了高等艺术教育的“中国经验”。

川美校园

不仅如此,川美始终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从探索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到复刻研究大足石刻、成立大足学研究院;从开设少数民族教学班,到成立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西部高校艺术学联盟;从创作《红岩》系列连环画,到成立“红岩思政”研究中心;从开展艺术乡建等基层社会实践项目,到深度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川美在各个领域都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文艺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在时代浪潮中破界生长:

让画笔遇见代码,乡土对话未来

新时代以来,四川美术学院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近五年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2023年iCAN创新创业大赛颁奖现场

在学科建设的棋盘上,川美以“艺术+”思维落子布局。学校确立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航空航天装备设计等四大融合方向,2021年至今连获4个博士点及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美术学、设计学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的历史性突破。当“科技艺术”新兴专业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实验艺术+电子信息工程”联合培养项目落地,当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构筑起“艺术+工学+教育”的复合型矩阵,川美正打破学科壁垒,让画笔与代码共舞,传统与未来对话。

在黄桷坪的老教室与虎溪校区的实验室里,教育改革的春风从未停歇。1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构建起学校“金课”体系,神舟飞船任务标识设计、乡村振兴艺术项目等实践,让学生在“真刀真枪”中淬炼本领。更值得关注的是,“思政+艺术”模式培育出扎根边疆的章昊旻等青年榜样,而持续20年的“罗中立奖学金”、覆盖全球的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更像一座“人才孵化器”,为中国艺术界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师资队伍建设中,川美展现出“求贤若渴”的魄力。学校在五年内引进130名博士及副高以上人才,柔性汇聚多位业界大咖,不仅实现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零的突破”,更打造出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精锐之师。当艺术家与学者站上同一讲台,当“双师型”教师带着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大先生”们正用德艺双馨的言传身教,注解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深刻内涵。

川美参与黄桷坪涂鸦艺术街提升改造

从贵州羊磴的梯田到重庆洪崖洞的吊脚楼,川美的社会服务始终带着“泥土芬芳”。30余个乡村艺术实验场域中,数百个艺术乡建项目不仅让传统村落焕发生机,更捧回农业农村部全国典型案例;当载人航天服外观设计、重庆“全球设计之都”Logo等国家级任务落地,当洪崖洞、磁器口等城市地标成为文旅名片,川美用艺术语言重新定义着“设计服务民生”的时代命题,而持续21年的“开放的六月”毕业季,更以超千万人次的参与度,让校园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艺术客厅”。

嘉陵江畔的校园,正成为文化对话的枢纽:国内首家区域国别艺术研究院揭牌,与爱尔兰、法国院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启动,让川美学子拥有“双学籍”“双视野”;当港澳台学生规模居全国艺术院校之首,当“中国・重庆国际光影艺术节”吸引全球艺术家参展,川美以“留学川美”品牌和成渝艺术走廊建设,让西部艺术之声传向世界。

从学科建设的“顶天立地”到社会服务的“铺天盖地”,川美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从“美术院校”到“艺术生态体”的跃升。这片生长在缙云山下的艺术沃土,正以开放兼容的姿态,在传承与创新的辩证中,书写着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新时代答卷。正如老院长罗中立所言:“天气正好,下地干活!”——在艺术与时代共振的浪潮中,川美早已扬起风帆,驶向更辽阔的海域。

在强国征程上向美而行:

聚艺术之力、跨界之智赋能教育

面对全球政治、科技和文化加速变化带来的挑战,四川美术学院清晰地认识到,未来的艺术教育需坚守艺术历史价值,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川美将从五个方面重点发力,开启新征程。

川美参与主办2022中国-重庆首届国际光影艺术节

以一流艺术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川美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力构建具有中国气象的艺术创作话语体系,以创造性转化的民族艺术语言,来塑造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以创新性发展的当代美术语言,向世界讲好厚德载物的中国故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精神引领力、艺术支撑力。

以一流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是新时代高校深化改革的重要牵引。川美将围绕科技强国、航天强国、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建设艺术学、设计学融合发展学科群,深度融入经济建设、产业升级、城乡融合发展,创建一流科创平台,推动重庆工业设计中心、重庆市新媒介美术创作重点实验室等提质升级。整合学术资源,推动跨领域、跨学科的创作科研与国家战略精准对接、与区域发展深度耦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和西部文化建设持续贡献艺术创新力量。

以一流人才培养,服务强国建设。川美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格局,建设“艺术+文化传承”“艺术+科技创新”“艺术+社会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思政+艺术”大思政育人模式,培养更多“脚踩泥土、心怀家国,德艺双馨、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贡献。深入实施“人才六大工程”,持续推动人才引育与国家、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倍增效应,更好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有力的 人才支撑。

以一流创新成果,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艺术与科技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川美需要把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入科技创新之中,同时以科技的手段促进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整体的嬗变。进一步强化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的联合培养、平台共建,聚焦数字创意、智能装备制造、低空经济产业等新兴领域,推动艺术资源与新质生产力要素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注入跨界创新的艺术动能。

以一流文化服务,助力人民高品质生活。持续擦亮川美这张“金名片”,坚持以活化非遗技艺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以全民美育浸润城乡精神土壤,培育具有地域标识度的高品质文化IP集群,在文化遗产传承、城乡品位提升、社会美育普及、文化产业升级等领域体现文化服务“川美范式”,实现艺术教育“育人”与文化服务“化人”的双重使命。

川美举办首届国际光影艺术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美术学院将继续传承先辈“艺术报国”的初心,勇担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任。在这个艺术丰富且蓬勃的时代,川美将凭借守正创新的定力和跨界融合的勇气,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奋力续写“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中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川美智慧与力量。

闪电新闻记者 刘萌 重庆报道

相关文章

  • 四川美术学院八十五载: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绘就中国美术教育时代笔触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5日讯 造型独特的雕像让人眼前一亮,色彩丰富的画作展现出乡村人民的美好生活,用折纸拼成的巨大花瓶比人还高……日前,当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四川美术学院,第21届“开放的六月”本科生毕业生作品展开幕在即。川美教师牵头设计团队进行工业设计的月球车正如画布上
    2025-05-25 16:02:00
  •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在吉林长春举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5月23日到25日在吉林长春举行,吸引了全国600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携前沿科技成果参展、参会,为各方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和科技成果交易合作平台。本届高博会设置现代教育高端装备专区、东北振兴专区、人才专区等。北大、复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100余所高校,
    2025-05-25 11:19:00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来了 网号+网证为你加密!申领攻略→
    昨天(23日),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今年7月15日起施行。《管理办法》鼓励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互联网平台,按照用户自愿原则,推广应用网号、网证。那么,什么是网号、网证?怎么申领和使用?为什么要推广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方式?首先,什么叫国家网络身份
    2025-05-25 00:53:00
  • MXGP中国上海站9月再战奉贤,青少年培训计划扬帆起航
    2025年9月12日至14日,国际A类赛事——MXGP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中国上海站如约而至。日前,MXGP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Young帆计划”青少年车手培养项目启动仪式暨赛事推介会在上海奉贤举办。去年的赛事盛况。作为全球最高级别的越野摩托车赛事,MXGP与F1、WRC、MOTOGP并称为四大经
    2025-05-24 14:10:00
  • 谱写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篇章
    作者:张小锋、黄慧(分别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外语学院教授)5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轮值主席伊拉克总统拉希德致贺信,祝贺第三十四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在巴格达召开。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既是双边关系发展
    2025-05-24 0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