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日报》(2025年5月2日4版)。

焊花飞舞。
在车间一角,高磊头戴面罩,手握焊枪,将焊枪挪到构件的连接处,按下控制开关,顿时焊花飞溅,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光,焊缝一气呵成,完美成型。“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记者在位于包头市的中国二冶集团见到了高磊,当他摘下手套,看见那双粗糙干裂、伤痕累累的双手,很难相信他今年才27岁,并且已经是公司里的首席焊工了。

“要把活干完,更要把活干好”,这是高磊始终秉持的工作理念。
他的手上、身上有十几处烫疤,那是1000多摄氏度滚烫的焊渣飞溅时留下的“职业印记”,最为惊险的一次,焊渣穿透焊帽直接溅入他的眼球,在虹膜上烙下一处2毫米的烫疤。“那次真是钻心地疼,差一点失明。”尽管工作危险又辛苦,但高磊觉得,这些烫疤既是伤痕,也是他的“勋章”。
高磊是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人,16岁进入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就读焊接技术专业。2017年,升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期间,经过层层选拔,他代表包头参加并荣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焊工二等奖。
毕业后的高磊收获众多企业青睐,在外打拼一阵后,2019年作为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回到包头市,进入中国二冶集团从事焊接工作。
“要把活干完,更要把活干好”,这是高磊始终秉持的工作理念。

高磊(左二)回到母校给学弟讲解焊接技术要领。

高磊与工作室成员一起探讨研究新的焊接方式。
2020年,在重点工程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的焊接施工中,针对焊缝缺陷的返修工作难度极大,操作空间狭小、需仰脸焊接,让不少技术工人都犯了难。刚上岗的高磊主动请缨,接下了任务。狭小的桥梁箱体内无法转身,40多摄氏度的热浪更是逼得他呼吸困难,但他还是迎难而上顺利完成任务。之后经第三方检验,焊缝检测一次合格率为95.5%,焊口的成形和质量也得到了在场专家的认可。
2022年,高磊带领10名焊工赴福建参与大东海精品钢铁工程施工项目时,焊缝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了99.5%。
成功突破难关、圆满完成任务的背后,是高磊对专业技术的热爱和自身的严苛。为了练就焊接时稳如磐石的手臂控制力,他坚持每天进行高强度负重训练,举哑铃、跑马拉松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工作中的高磊严谨认真。

高磊是学弟们的偶像,每次回母校他们都有问不完的问题。
一项技能,发挥到极致,就有了不一样的风采。第十五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焊工个人单项金奖;2020年嘉克通用技术杯国际焊接大赛个人二等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一项项荣誉见证着他的成长。4月30日,高磊又获得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成为2025年度内蒙古唯一获奖个人。
如今,高磊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全部传授给焊工,他的徒弟在包头市职业技能大赛中包揽焊接项目前三名。他带领团队完成技术革新5项,培养青年技术骨干10余人,并深入校园、企业开展 “技能成才”宣讲30余场,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走技能报国之路”。2024年,公司成立高磊技能大师工作室,他继续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向技术更高峰攀登。

一项项荣誉见证着他的奋斗历程。
“老一辈大国工匠身上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不仅要做好传承,还要做好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高磊的话语充满自信。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赵宗杰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