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烟草专卖局持续打击电子烟违法经营行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7:56:00    

4月2日,呼和浩特日报1版《记者调查》栏目刊发了《电子烟暗流:从校园周边门店到微店的未成年人“果味”围猎战》,揭露了电子烟市场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报道一经刊发,群众急切期盼相关问题能得到解决,监管行动也成为关注点。如今,报道的后续动态有了新进展。

我们将秉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持续聚焦首府电子烟市场的整治动态,为营造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4月3日,呼和浩特市烟草专卖局20余名执法人员奔赴回民区、赛罕区6家电子烟零售店,开展突击检查。行动中,查获违法电子烟产品35个(其中烟弹15个、烟杆20个),劝导下架“果味过滤嘴”25支,并对两起违规案件予以立案调查。这是我市持续高压整治电子烟市场的一个缩影。自2022年5月《电子烟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全市累计查处电子烟案件45起,查扣违法产品23.43万个,涉案金额超千万元。联合公安机关侦破6起涉刑案件,抓捕涉案人员30人,其中包括“9·15”“7·08”“6·11”等重大非法经营案,案件主要涉及非法生产调味电子烟及超限量邮寄电子烟产品,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

记者了解到,在普法宣传方面,呼和浩特市烟草专卖局累计开展法律法规宣传200余次,深入校园举办专题活动7场次。劝阻36户市场主体停止售卖烟卡、烟盒等诱导性商品,发放《保护未成年免受电子烟侵害宣传手册》两万余份,推动商户签订《不向未成年人售烟承诺书》,切实提升社会守法意识。

2024年以来,针对电子烟市场新动向,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烟草专卖局统一部署要求,呼和浩特市烟草专卖局连续开展多项专项整治:

  • 4月至6月规范电子烟市场秩序专项检查
  • 5月清理“抓烟机、无人售卖机”等新型涉烟违法行为
  • 6月重点整治网络售卖“雾化、酒吧精灵”等疑似电子烟产品

今年3月以来,针对市场上出现的违法现象,再次对辖区49户获证主体集中摸排,严查暗格存储调味电子烟及出口回流产品的行为,确保检查无死角。为强化网络监管,该局通过违法线索小程序监测公域引流、私域交易行为,在火车站、商场、地铁站张贴宣传海报400份,并与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合作,扩大12313举报热线知晓度,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同时,针对物流寄递环节,运用大数据分析面单信息,重点整治分拨中心、货运站点,严厉打击专车运输、包运团伙等违法活动,查扣非法产品1.2万支。

未来,呼和浩特市烟草专卖局将持续加强电子烟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销售调味电子烟、网络售卖电子烟、向未成年人售烟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电子烟市场秩序,切实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丨来源:呼和浩特日报(实习记者 贾思敏)

丨编辑:魏颖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王伊蕾

相关文章

  • 通过保健品虚假宣传进行“内卷式”竞争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六起典型案例
    22日,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按照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要求,以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工作安排,部署在全国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统筹谋划、靶向发力,及时研判处置收集到的问题线索,有效打击药品、保健品
    2025-07-22 12:30:00
  • AI 终端加速渗透,券商看多PC龙头业绩潜力
    7月17日,消费电子板块上涨,引发市场关注。银河证券等券商认为在政策与AI双轮驱动下,消费电子市场目前处于底部企稳阶段,下半年整体将保持稳中有升。2025年下半年应关注三条主线,即AI创新链、国产替代与周期复苏产业链,看好AI应用持续落地带来的传统消费电子的换机周期,同时看好AI终端硬件如PC、耳机
    2025-07-20 00:04:00
  • 2025年呼和浩特市四区小学入学招生划片范围公布
    7月4日,呼和浩特市四区教育局按照《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有关工作的通知》(呼教通字〔2025〕17号)文件精神,为全面落实“阳光招生、阳光分班、公民同招”政策,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结合本区实际,分别通过呼和浩特市招生考试信息网公布了2025年小学入学招生划
    2025-07-05 08:00:00
  • 国寿资产首只全球配置产品成立
    据“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6月26日,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寿资产”)首只全球配置产品——“国寿资产-创远FOF2518资产管理产品”正式成立。该产品以“固收+”FOF策略为核心定位。
    2025-06-30 12:26:00
  • 17岁少年冒充家长解禁平台 一年打赏45万 能退还吗?
    17岁少年冒充监护人解除平台消费限制,一年打赏45万元。经法院二审判定,平台、未成年人、监护人三方均有过错,责任该如何划分?近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未成年人在直播平台高额打赏消费引发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17岁少年沉迷打赏 冒充监护人与平台客服电话沟通 17岁的小刘是某娱乐类
    2025-06-23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