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蝶变:以沟域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11:05:00    

7月20日,在河南栾川,一场名为“蝶谷寻踪·焕颜新生”的开沟仪式,揭开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大南沟蝴蝶谷内,千只仿真小黄鸭静待“捕获”,非遗市集上传统技艺熠熠生辉,变装村跑的欢声笑语回荡山谷……这场看似热闹的文旅活动,实则是栾川以“沟域经济”破题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当地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的缩影。

从“一时火爆”到“长期流量”:运营思维点亮乡村振兴

蝴蝶谷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以活动聚流量,以流量带产业”运营思维的必然结果。3公里的沟域被精心打造成沉浸式体验带,游客中心、怀远门、蝴蝶桥等节点,既是网红打卡点,更是民宿集群、康养空间的入口。抓鸭子大赛、银票兑换等互动设计,让游客“沉下来”深度体验,活动当天便吸引超两万余人次参与。

这种“微度假+轻运营”模式,背后是系统的全局谋划。9600万元的投资,绝非简单的硬件堆砌:

规划先行,与省中旅集团合作,将整条沟域作为“景区”统一设计,三线入地、立面改造等细节对标旅游标准,连公厕都融入蝴蝶元素,从源头避免重复建设。

产业共生,创新“1+N”模式,以游客中心为枢纽,联动鸾栖妙境等品牌民宿与非遗工坊、农家乐,形成“住—游—购”闭环。

文化赋能,联合县文联打造书法小院、摄影民宿等主题空间,让“沉睡”的乡村资源蜕变为独特的“文化IP”。

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乡村振兴的底色与亮色

发展的同时,栾川始终严守生态底线。蝴蝶谷改造中,原生植被被悉心保留,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大南沟水源地得到妥善保护。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村民成了最大受益者。“以前要么在家种地,要么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开民宿,年收入翻了好几番!”村民王大姐的感慨道出了心声。目前,沟域内新增就业岗位285个,农户年均增收4万元以上。

这种“双赢”逻辑,正是栾川乡村振兴的核心密码——既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底色”,又描绘出产业兴旺的“亮色”。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共兴”:栾川模式的可复制与再升级

蝴蝶谷的成功并非个例。在栾川,重渡沟、养子沟等特色沟域正串珠成链,“统一规划、差异运营”的思路让每条沟域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增长极。当地正着力打造“北有伏牛山”的民宿产业集群,推动乡村振兴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共兴”。

从一条沟域的“微改造”到全县域的“精提升”,从一场活动的“小创意”到全域旅游的“大格局”,栾川以“沟域经济”为笔,在伏牛山的大地上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这里的每一次蝶变,都在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乡村振兴不仅是硬件的更新,更是运营能力的提升;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生态与文化的共荣。(通讯员:任骄阳 罗代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