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
——我省新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群像扫描

张孟臣在“冀豆17”生产田调查植株长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供图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省又有93名劳动者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他们敬业奉献、锐意进取、忘我拼搏、敢为人先,奋斗在各行各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创新创造,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和崇高品格,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记者采访了我省部分新当选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锐意创新,竞逐新质生产力
近日,在沈阳市地铁3号线上,列车驶过轨道检测区,车轮磨耗数据通过轨道机车车辆自动检测系统实时传输至地铁车辆控制中心,地铁维护人员在控制中心就可掌握车轮的磨损情况。
这套轨道机车车辆自动检测系统是全国劳动模范、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德君带领团队研发的。
检测列车轨道对车轮的磨损情况,过去靠人工作业。为了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2015年,陈德君带领团队开始研发轨道机车车辆自动检测系统。
“系统对数据的精准度要求很高,误差需要控制在0.3毫米,这也是我们进行技术攻关的一大难点。”陈德君说,他带领团队进行了上百次行车试验,对数据进行不断比对,经过两年时间终于研制出了第一套轨道机车车辆自动检测系统。近两年,他们又对系统进行升级,误差控制在了0.2毫米,实现了以逢车必检、无人值守的作业方式完成磨耗部件数据检测和未来磨耗趋势预测,保障车辆安全运行。
没有哪一项成绩是轻而易举得来的,尤其是高精尖技术领域。
“这些年,我们遇到过无数困难,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在困难面前只有不退缩、不畏惧,才有可能看到曙光、取得胜利。”全国劳动模范、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刘新辉说,在公司半绝缘型产品最后一道技术瓶颈的解决上,他们经历了很多次失败。后来,他从砖瓦匠砌墙的方式上找到了灵感,解决了这项难题,成功研制出了公司第一款成熟的半绝缘型产品。
我省受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各自领域内竞逐新质生产力,引领行业技术创新。
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邢振国,在双金属复合耐磨材料领域深耕细作20余年,建设了邯郸慧桥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对长寿命复合耐磨材料及关键部件的重大需求,带领团队潜心研究、持续创新,解决了双金属复合材料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了双金属复合耐磨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促进了我省耐磨金属材料行业技术进步。他把高硬度和高韧性、耐磨性和焊接性等单一材料无法兼具的性能统一在一个构件上,开发出复合特色产品,助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攻坚克难,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我省受表彰的对象中,有不少一线工人,他们长期扎根一线,在平凡岗位上刻苦钻研、攻坚克难,为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全国劳动模范、开滦集团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甲醇分厂工艺员邓晶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代表登上主席台领取荣誉证书。
这份荣誉,是邓晶用努力和汗水浇灌成的。作为开滦集团进军“大化工”的第一批技术工人,为了掌握每一个生产环节,原本只负责转化环节的邓晶在车间建设现场整整泡了6个月。分厂生产区内的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管线、每一个阀门她都烂熟于心。凭着这股拼劲儿,邓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问题。参加工作以来,她带领工作室团队完成创新项目60余项,为企业创效上亿元。她设计实施的《一种新型多功能煤气混合器》获得2021年度煤炭行业“五小”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靠着坚定信念、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全国劳动模范、河钢集团石钢公司连铸一段班长任会锋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逐步成长为国内特钢企业连铸生产工艺领域的能工巧匠,为石钢公司高端产品集群的拓展与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0年10月,河钢集团石钢公司新区投产。面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要求,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环境带来的诸多挑战,任会锋展现出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面对专业知识上的短板,任会锋广泛查阅资料,夜以继日地学习,迅速掌握了新设备的精髓。在此基础上,他创新性地提出了“任会锋操作法”,这一标准化作业程序得到推广,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使公司年度连铸机故障率降低了47%。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这是我的工作态度和精神追求。”全国劳动模范、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调试工张赫说。
2005年,张赫成为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的一名汽车调试工。由于所在工作岗位技术含量高,张赫刚工作时碰到不少“拦路虎”。为了弥补自己技术上的不足,他开始积极学习。除了请教老师傅,张赫还自学了各种汽车电器维修教材。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他创新编制了“张赫调整法”,促进公司某车型一次交验合格率提升近80%。此外,张赫还自创汽车问题诊断绝招,解决生产线“老大难”问题26项。
拼搏奉献,用创造拥抱新时代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未来。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用创造拥抱新时代,以奋斗铸就新辉煌。
在雄安新区工作6年来,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园林事业部部长武芳芳参与建设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悦容公园。
悦容公园承担着生态涵养、观光游憩、健身运动、文化艺术、园林科普以及城市排涝等多元综合功能,是雄安新区首个城市大型综合性公园。从前期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到后期运营管理,她全程深度参与,公园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项目建设高峰期,武芳芳全身心投入工程建设的统筹协调中,严格把控工程建设质量,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悦容公园投用后,一有时间,武芳芳就会去转转看看。“漫步游园,仿佛置身画中,这是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的致敬,也是对雄安元素的创新表达。”武芳芳说。
为所从事的事业倾尽热情、只争朝夕,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张孟臣在农业科研一线辛勤耕耘40余载,育成冀豆系列品种31个,在全国推广1亿多亩,获成果奖励19项。
针对大豆蛋白与产量的“负相关魔咒”,张孟臣创新蛋白质与产量协同提高育种技术,育成世界上水溶性蛋白最高、我国第一个跨区域审定高蛋白品种“冀豆12号”,也是第一个亩产突破300公斤的高蛋白品种。他带领全国多个科研单位开展基因聚合育种,解决了大豆育种重复杂交困难与遗传基础狭窄这一世界性难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优良的种子品种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张孟臣说,今后,他将继续努力,培育更多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大豆新品种。(河北日报记者 方素菊)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皮雪雁
■校对/找你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