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工业园区:踏歌远航铸辉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7:13:00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振国

3月19日,甘肃省政府批复武威市以武威工业园区为基础设立武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志着武威工业园区迈入省级高新区行列,武威市省级高新区实现“零”的突破。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既是武威科技创新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典范,更为武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武威市以实施强科技行动为抓手,把推动高新区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创新平台能级、推进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着力抓好高新技术发展、科技平台布局、产学研协同等工作,持续加强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谋定而动 扎实推进高新区创建工作

走进武威工业园区,现代化的厂房与翠绿的植被相互映衬,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武威伊利乳业有限公司车间内,产能达1400吨/日的全封闭无菌生产线快速运转;甘肃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里,公司首支长达112米超大兆瓦叶片刷新了陆上商业化批产风电叶片的新纪录;以甘肃泰康制药、牛满加药业、大北农生物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聚势突破……这些高精新项目的落地,印证着园区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自2021年起,武威市就将创建省级高新区作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要事,以“强科技”行动为引领,紧扣“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自主创新力”的导向,前瞻谋划、精准施策,确定了将武威工业园区率先培育创建成为省级高新区的工作目标。对照创建标准,聚焦“高”“新”定位,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实现从工业园区向高新区转型。

从“强科技”到“创高新”,园区已形成以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成为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科技兴则产业兴,科技强则产业强。武威市强化应用导向,在提升科技成果质量、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上想计策、出实招,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助力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创新驱动 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在产业升级方面,园区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和升级。

走进位于甘肃金世泰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胶印、预印、水印、丝印车间排布有序,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件件包装产品在这里快速成型。

“近年来,公司加快自动化设备引进以及与信息化数字化软件的对接,使得从印刷到印后整体的生产效率都将近提高了一倍,在成本效率方面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有力促进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甘肃金世泰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甘肃金世泰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是武威工业园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聚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武威市将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作为提升园区创新能力的有力抓手,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强高水平科创及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专业科技服务机构,逐步建成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除了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园区还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创建了一批绿色工厂,形成绿色供应链,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推进工业节能降碳,推动智能化发展,加快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以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为主线,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深度数字孪生、新型储能、新型半导体、低空经济、生物合成等六大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打造甘肃省未来产业先导区。

从“制造”到“智造”,借助科技之“翼”,武威工业园区的产业升级之路,始终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获批省级高新区背后,是一组硬核数据,目前,武威工业园区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认定省级“节水型企业”3家、“绿色工厂”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1家。建成省级及以上科创平台35个,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10.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达1.799%。园区科技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主体持续壮大,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向新而行 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成功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武威工业园区来说既是荣誉,更是新的起点。站在新的起点上,园区正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动园区向更高水平发展,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化与兰白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协作,加强产业合作,探索区域“飞地”合作研发,主动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在园区落地开花;对接东西部协作与技术产业转移,建立东西部协作对接机制与承接产业转移协调落实机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流程再造”“一次办好”改革,开展亩均效益提升行动,严格把关亩均投资、亩均税收、亩均产值,全面提升入驻项目质量;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提升投资强度和建设容积率,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着力夯实产业人才支撑,推行“项目+人才”“产业+人才”模式,引进更多假日专家、周末工程师,培养造就一批擅长经营管理、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家。

……

如今,武威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专利申请量屡创新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每一项实实在在的成果,都充分彰显出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从传统工业基地到省级高新区的蝶变,武威用科技创新书写了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篇章。武威市将以高新区设立为契机,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高新区发展方向,聚焦“高”“新”定位,前瞻谋划、精准施策,进一步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区域产业创新高地,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武威工业园区管委会供图)

相关文章

  • 黄淮学院举办医学类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全媒体记者 高远 朱俊莹 范妍妍为促进医学类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搭建校企对接平台,5月16日,黄淮学院2025届医学类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该校医学院校区举行。本次招聘会吸引了省内外50余家单位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600余名应届毕业生积极到场求职。上午9时,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各招聘单位展位
    2025-05-16 17:36:00
  • 苏州湖东新地标双子楼项目迎来新进展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湖东新地标双子楼项目(DK20230134地块建设项目)迎来关键进展11.6亿元施工总承包工程在园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招标即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双子楼项目作为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右岸区域重点项目,这座总建筑面积22.49万㎡的超甲级商务办公综合体由两栋近200米高的双子塔楼组成。项目严
    2025-05-12 15:16:00
  • 把交通枢纽做成“服务天花板”!深圳地铁网红枢纽获国家级认证
    岗厦北枢纽、黄木岗枢纽、深圳北站枢纽……这些深圳地铁的“网红”枢纽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标准化建设的标杆项目。近日,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终期评估会议。由深圳地铁集团全资子公司深铁物业负责的“广东深圳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运营服务标准化试点
    2025-05-12 08:36:00
  • 林武在济宁调研
    林武在济宁调研时强调加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持续巩固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态势5月8日至10日,省委书记林武来到济宁市,深入企业、园区、项目现场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加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巩固经济稳健向好
    2025-05-10 19:11:00
  • 打造央地协同发展新样板!“央企青铁行”签约46个合作项目
    为深化央地合作、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5月8日-9日,“央地合作 协同发展”央企青铁行活动举行。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电建等集团旗下20家企业代表齐聚青岛,通过实地考察、技术交流和战略签约等形式,共同探讨轨道交通产业协同发展新机遇,打造央地协同发展的“新样板”。展示绿智融合的轨道
    2025-05-10 1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