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工业园区:踏歌远航铸辉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7:13:00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振国

3月19日,甘肃省政府批复武威市以武威工业园区为基础设立武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志着武威工业园区迈入省级高新区行列,武威市省级高新区实现“零”的突破。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既是武威科技创新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典范,更为武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武威市以实施强科技行动为抓手,把推动高新区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创新平台能级、推进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着力抓好高新技术发展、科技平台布局、产学研协同等工作,持续加强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谋定而动 扎实推进高新区创建工作

走进武威工业园区,现代化的厂房与翠绿的植被相互映衬,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武威伊利乳业有限公司车间内,产能达1400吨/日的全封闭无菌生产线快速运转;甘肃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里,公司首支长达112米超大兆瓦叶片刷新了陆上商业化批产风电叶片的新纪录;以甘肃泰康制药、牛满加药业、大北农生物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聚势突破……这些高精新项目的落地,印证着园区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自2021年起,武威市就将创建省级高新区作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要事,以“强科技”行动为引领,紧扣“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自主创新力”的导向,前瞻谋划、精准施策,确定了将武威工业园区率先培育创建成为省级高新区的工作目标。对照创建标准,聚焦“高”“新”定位,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实现从工业园区向高新区转型。

从“强科技”到“创高新”,园区已形成以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成为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科技兴则产业兴,科技强则产业强。武威市强化应用导向,在提升科技成果质量、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上想计策、出实招,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助力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创新驱动 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在产业升级方面,园区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和升级。

走进位于甘肃金世泰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胶印、预印、水印、丝印车间排布有序,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件件包装产品在这里快速成型。

“近年来,公司加快自动化设备引进以及与信息化数字化软件的对接,使得从印刷到印后整体的生产效率都将近提高了一倍,在成本效率方面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有力促进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甘肃金世泰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甘肃金世泰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是武威工业园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聚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武威市将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作为提升园区创新能力的有力抓手,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强高水平科创及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专业科技服务机构,逐步建成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除了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园区还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创建了一批绿色工厂,形成绿色供应链,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推进工业节能降碳,推动智能化发展,加快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以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为主线,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深度数字孪生、新型储能、新型半导体、低空经济、生物合成等六大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打造甘肃省未来产业先导区。

从“制造”到“智造”,借助科技之“翼”,武威工业园区的产业升级之路,始终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获批省级高新区背后,是一组硬核数据,目前,武威工业园区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认定省级“节水型企业”3家、“绿色工厂”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1家。建成省级及以上科创平台35个,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10.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达1.799%。园区科技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主体持续壮大,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向新而行 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成功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武威工业园区来说既是荣誉,更是新的起点。站在新的起点上,园区正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动园区向更高水平发展,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化与兰白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协作,加强产业合作,探索区域“飞地”合作研发,主动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在园区落地开花;对接东西部协作与技术产业转移,建立东西部协作对接机制与承接产业转移协调落实机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流程再造”“一次办好”改革,开展亩均效益提升行动,严格把关亩均投资、亩均税收、亩均产值,全面提升入驻项目质量;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提升投资强度和建设容积率,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着力夯实产业人才支撑,推行“项目+人才”“产业+人才”模式,引进更多假日专家、周末工程师,培养造就一批擅长经营管理、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家。

……

如今,武威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专利申请量屡创新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每一项实实在在的成果,都充分彰显出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从传统工业基地到省级高新区的蝶变,武威用科技创新书写了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篇章。武威市将以高新区设立为契机,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高新区发展方向,聚焦“高”“新”定位,前瞻谋划、精准施策,进一步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区域产业创新高地,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武威工业园区管委会供图)

相关文章

  • 水利部:积极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顶端新闻记者 聂辉 北京报道7月4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有关情况。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水利部系统推进省市县级水网建设,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张祥伟介绍,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完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经累计调水突破80
    2025-07-04 11:57:00
  • 怎样让“独角兽”跑出加速度
    近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纷纷采取相关举措,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具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市场优势,代表着国家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支持这两类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
    2025-06-28 06:40:00
  • 毛伟明主持召开省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
    毛伟明主持召开省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第四届北斗峰会筹备、壮大农机装备产业等24号下午,省长毛伟明主持召开省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十五五”规划编制、北斗峰会筹备,壮大农机装备产业等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
    2025-06-24 19:33:00
  • 山东产业转型塑造新优势
    面对传统产业体量大、“高碳”特征突出的情况,“十四五”以来,山东牢牢抓住产业低碳化改造这个“牛鼻子”,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塑造发展新优势。今年一季度,山东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较去年全年提高3.9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2%,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新技术带动高端制造快速发展,工业
    2025-06-17 06:50:00
  • 肃南:大河园区苏州中材张掖祁连山项目部开展2025年“火灾及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演练”
    为进一步提高安全事故应急能力,6月10日,肃南县大河园区苏州中材张掖祁连山项目部组织开展2025年“火灾及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演练”。肃南县应急、住建、大河园区服务中心、消防等多家单位观摩并参加演练。演练模拟祁连山项目窑尾一班组施工过程中地面模板堆放处起火,一焊工未做好消防措施动火作业,且未正确佩戴使用
    2025-06-12 09: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