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小麦“畅饮”黄河水 多地积极抗旱保春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7:47:00    

央视网消息:最近,河南省新乡市580万亩冬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由于连日来缺少有效降水,当地通过科技加持,科学调配引黄水量,让小麦“畅饮”黄河水。

在新乡市原阳县太平镇菜吴村,种粮大户吴祖进正通过智能闸门控制器启动放水按键,随着水闸的缓缓升起,汩汩黄河水顺流而下,奔向麦田。

这套智能闸门控制器是原阳县5G智能灌溉系统的一部分。在麦田附近的智慧农业控制中心搭建有5G智慧农业的智慧大屏,通过物联网技术与田间的传感器相连,可以实时监测到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度等田间数据,为小麦的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据了解,为应对今年春季小麦旱情,目前当地祥符朱、马庄、双井三个引黄闸门已全部开启,河务部门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引黄口闸门,确保小麦“喝饱水”。

湖南南县:积极抗旱 确保春耕生产

连日来,湖南南县部分乡镇通过科学打井、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缓解近期持续少雨天气给春季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保障春耕生产。

在益阳南县武圣宫镇白蚌口村的稻田里,一处新修建的抗旱井马力全开向外供水,水流顺着管道流向稻田,为后续稻田翻耕、早稻机插秧做准备。今年开春以来,受持续少雨、河水断流和地势较高等多重因素影响,武圣宫镇约有2000亩农田田块出现裂缝。

当地组成抗旱先锋队,以村为单位动员群众开展科学打井、抽水、引水等各项抗旱自救措施,同时农技工作人员下沉一线,指导村民有序开展生产自救。

截至目前,南县沱江调节泵站已向三仙湖水库提水2074万立方米,基本满足两岸沿线6个乡镇38.5万亩农田抗旱水源需求。今年,全县计划打井50余口,通过三级引水提灌逐步解决重旱地区的农田缺水问题,确保春耕生产有序进行。

相关文章

  • 从宁乡走向世界:中国智能售货机引领零售新业态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婷婷 长沙报道“叮咚……”在距离长沙11253公里的洛杉矶街头,仅用30秒,一位年轻人就从自动售货机上取走一杯热咖啡——而此时,已是深夜。北京凌晨五点半,小刘在小区里的无人售货机前轻松买到了包饺子用的鲜肉和葱花,全程不过一分钟。晚上九点,医院的走廊略显寂静,李先生在智能售药机前“
    2025-09-08 19:41:00
  • 【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湖南工业谋划:跳出价格混战“红海” 跃入价值竞争“蓝海”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8月22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汇聚一堂,复盘上半年成绩与不足,谋划下半年方向与路径。会场之内,没有虚言套话,只有扎实的数据、敏锐的发问和务实的对策。省工信厅厅长王卫安一语道破现实:“在全国区域竞争格局中,湖南工业正面临‘标兵渐远、追兵逼近’的双重压力。”这句话,
    2025-08-27 06:56:00
  • 好评中国丨青春作笔绘乡野
    许华凌“我们想用年轻人的方式激活乡村。”近日,湖南多地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高校师生与地方力量携手同行,用专业所长回应乡村需求。当青春的脚步踏遍三湘四水的田埂阡陌,当高校的智慧融入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这场跨越山乡的奔赴,不仅是对传统帮扶模式的突破,更是新时代青年以创新实践激活乡村发展潜能的生动范本
    2025-07-24 16:33:00
  • “青春遇见绥阳”2025绥阳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季丨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在茶香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夏日的绥阳蒲场镇,青山含黛,茶香氤氲。近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走进蒲场镇大溪村,以“探产业发展之路,悟红色精神之魂”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子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老兵家庭,在调研与传承中书写青春担当。 茶园深处探振兴 建言献策助发展清晨的阳光洒向大溪村的千亩茶园,层层叠叠的茶树
    2025-07-22 15:32:00
  • 立足资源禀赋 做好融合大文章 省政协调研组在新疆开展对比调研
    湖南日报7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昂昂)近日,省政协副主席虢正贵带队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围绕“加强民族地区生态资源转化,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持续深化我国宗教中国化湖南实践”等课题开展对比调研。调研组先后前往乌鲁木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吐鲁番市,调研生态资源向旅
    2025-07-20 1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