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中学生与中大学子的“两地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9:15:00    

今年新学期开学以来,20位在东莞大岭山华强学校上初中的随迁子女将他们的心事写进信笺,寄到了中山大学中文系。

中文系师生第一时间组织本硕博的同学们回信,总共40封。鸿雁传书,纸短情长。问答之间,心心相连,一时传为两地佳话。

一封封 “求学密语”,从大岭山飞向康乐园

“亲爱的师兄师姐,你们好!我是XXX,一名正在为写作发愁的初二学生,现在鼓起勇气向你们请教写作的方法......”

“我是东莞市大岭山华强学校的初一学生,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信中向你们诉说我的困惑与梦想......”

“中山大学,这所在我心中早已耳熟能详的学府,也是我梦想中的大学,我特别想结识你们,和你们沟通,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

在老师的鼓励下,20位学生将他们的心事写入书信并寄出,这些书信抵达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也唤起了中文学子内心的柔情。

一句句 “暖心叮嘱”,从珠江畔送达大岭山

“感谢你愿意分享这份对文字的热忱——那种被文字击中心灵的震颤与对文学同频共振的热情,不仅珍贵,也让我回想起当初废寝忘食,沉迷于文字的年少时光......”

“关于古诗词的学习,理解诗人的情感确实是一个难点,李商隐的《锦瑟》是一首情感复杂、意象丰富的诗作......”

“但十三四岁的生活理想,又是多么纯粹可贵。XX,继续阅读、继续寻找下去吧。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寄来的书信,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同学们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因而在书信中努力回应大岭山孩子们的疑问与困惑表达对他们的关怀,鼓励他们努力深造。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博士研究生田金弘觉得孩子们的来信给予了她较深的触动。“那些满载梦想的信件恰似破土而出的新芽,扎根在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沃土之中,只要给予阳光雨露般的悉心培育,必将长成支撑民族未来的栋梁之材。”田金弘说。

同样参与了活动的本科生李思莹收到的是一位初三女生的来信。她在信中诉说了自己在思考人生意义时的困惑和不解,以及考试成绩不如意而带来的灰心。

读着她礼貌而又真挚的文字,李思莹想到了多年前同样身处迷茫的自己,决定在信中写下鼓励和建议,“其实也是在帮助当时的自己吧。这封信,不仅能在空间上搭建连接的桥梁,也能拉近时间的距离,在文字里完成一场温暖的相遇。”

回信共40封,每一封都伴随一枚中山大学中文系系徽寄出,给予学弟学妹鼓励。

南方+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大岭山宣

【作者】 王颖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 97岁田华获第15届北影节终身成就奖:“一辈子扎根于生活”
    刚刚,第15届北影节颁出终身成就奖,人民艺术家、《党的女儿》主演田华获得此项殊荣。张勇手、陶玉玲、陈佩斯、朱时茂等走上舞台向这位电影表演艺术家致敬,陈佩斯激动地说,自己从田华身上学到了“做演员不是为了流量,而是心里敞亮。只有心里敞亮,才能装得下亿万观众。”田华坐着轮椅来到台上,组委会也安排了惊喜,在
    2025-04-26 22:33:00
  • 如果中超联赛有一个平行世界
    来源:环球网 对于2025赛季的中超联赛,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24天,6轮赛事,没有初春时节的轻松惬意,唯有强度拉满的南征北战。似乎在开局阶段,这个舞台就要激发出所有人的潜力。当然,之于翘首以盼的球迷而言,这样的“残酷”也有别样的意味——当每一场比赛影响着城市的脉搏,他们的喜怒哀乐也会由自己的主队牵
    2025-04-25 17:01:00
  • 大岭山中学生与中大学子的“两地书”
    今年新学期开学以来,20位在东莞大岭山华强学校上初中的随迁子女将他们的心事写进信笺,寄到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中文系师生第一时间组织本硕博的同学们回信,总共40封。鸿雁传书,纸短情长。问答之间,心心相连,一时传为两地佳话。一封封 “求学密语”,从大岭山飞向康乐园“亲爱的师兄师姐,你们好!我是XXX,一名
    2025-04-17 19:15:00
  • 散文丨书阅我
    文丨梁文武我窃儿般折入书房,诚惶诚恐,却巨喜。我等待书的召见,每天晚饭后。书似乎在观察他的仆,眯着眼睛,命我翻开第一页。这是一本《好散文的秘密》,热销,且身价不菲,见我虔诚,赐我阅读,要知道一本好书的价值不在于那几十大洋。书,可以改变命运。李敬泽赐言:散文的由来。它是与骈文相对,始于韩愈之后,韩是散
    2025-04-17 17:42:00
  • 跟着总书记读懂中华文明丨“殷墟我向往已久”
    120多年前,沉寂了3000多年的甲骨文重见天日,引来世界惊叹。甲骨文已能够完整记录语言,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甲骨文里有古人造字的智慧,有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数字化浪潮下,借助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学者们正逐步
    2025-04-11 1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