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5:11:00    

【财经论语】

作者:高志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全国各地争相布局低空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低空经济相关地方性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另有40个城市出台了低空经济支持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安全,成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和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整体偏小,社会需求仍然不足,增长新引擎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与公共航空相比,低空飞行具有“低、小、慢”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安全风险具有一定特殊性,也对传统安全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提出重大挑战,增加了监管难度。一方面,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特定空域中存在高密度、大容量运行,低空飞行操作简便,对操控员的要求较低,加大了风险事故发生率,客观上增加了风险防控压力。另一方面,与日新月异的低空产业技术特别是无人机技术相比,低空安防技术进步较慢,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低空飞行安全管控需求。

低空安全风险在传统航空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包括侵扰公共航空运输活动、低空飞行给社会公众带来的安全风险,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等。这种风险变化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属于新型新质风险,对传统安全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提出了重大挑战,亟待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予以应对,包括提供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并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监管创新,平衡好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其一,要加强低空飞行安全技术创新。低空飞行特别是无人机的反控、反制技术是世界性难题,低空产品的故障诊断能力、故障修复能力、自主避障能力等亟待加强。要推动如区块链技术、电子围栏技术等在无人机反控反制产品中的应用,注重低空空域流量管理系统、低空飞行器实时监控系统、动力系统、无人机飞行标准化机制等技术的研发,注重传感器安全、频谱安全、通信链路安全等安全技术的创新。

其二,要加强低空经济法律制度创新。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对低空经济“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要坚持前瞻性、协同性、体系性、实效性原则,建立健全空域监管规则、航空器监管规则、操控员监管规则、飞行活动监管规则等,以法律制度创新推动低空经济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其三,要加强低空经济活动监管创新。在监管理念上,要本着发展与安全并重的理念对低空经济发展中所蕴含的风险隐患保持密切关注、高度重视,并从技术、伦理、法律等层面防范安全风险的发生。同时鼓励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尊重市场主体,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空间。在监管模式上,可适当探索分级分类监管,针对不同的产品服务、飞行类型、应用场景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进而创新安全监管工具,采取飞行申报、监管指南、事后追责等多元化、差异化的监管方式。要强调风险治理关口前移,注重事前控制和风险预防,适应低空经济新业态发展趋势,采取更加精准灵活的风险管理措施。

安全是低空飞行的底线,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低空飞行的高风险性客观上需要更加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更加成熟的安全管控技术和更加丰富的管理手段。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期,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注重技术、伦理、政策、法律等手段的有机结合,构建相互融合的协同治理模式,在维护低空安全的同时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0日 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 快评丨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持续点燃消费热情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体育赛事不仅能直接带动门票、转播、赞助等收入,更能聚集人气、拉动相关消费。数据
    2025-09-08 08:30:00
  • 山东德晟独创技术助力中石油、宝钢等企业降低制造费用40%,生产效率提升200%
    8月29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济南市企业家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二场——“机器人产业链”专场举行。新黄河记者从现场获悉,山东德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晟”)通过独创的钢管工艺数据库与智能机器人协同技术,助力中石油、宝钢等行业领军企业人工成本降低70%,制造费用降低40%,生产效率提升200
    2025-08-29 14:14:00
  • 教育部: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
    8月28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首场新闻发布活动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提到,目前,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已完成基础建设与数据整合工作,进入试运行阶段。发布活动中,在介绍教育部推进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情况时,栾宗涛提到,近一年来,教育部积极
    2025-08-28 12:22:00
  • 上海徐汇启动“AI+就业”赋能计划 模速空间首设人工智能就业服务站
    东方网记者王珂然8月27日报道:今天上午在徐汇西岸举行的2025人力资本发展大会上,“AI+就业”增智赋能计划正式启动。记者获悉,该计划将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就业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产业与就业协同发展,大会现场启用了设立在“模速空间”的就业服务站。作为全国首个生成式人工智能专业孵化
    2025-08-27 18:07:00
  • 工信部:有序引导算力设施建设,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
    8月23日,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省大同市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会上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干线400G端口数量大幅增加至14060个,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 EB,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
    2025-08-23 1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