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潮间带用艺术改写“零碳方程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4 10:26:00    

6月20日,来盐城参加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4年度)发布活动的40余位作家走进潮间带艺术村,沉浸式体验这座“世遗湿地边的艺术桃花源”,中国网络文学“短剧工厂”外景地同日挂牌。

潮间带艺术村位于黄(渤)海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域亭湖区黄尖镇兴农村。近年来,该艺术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积极探索“湿地+文化+旅游”的绿色发展之路。6月5日,在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潮间带艺术村获颁SGS首张景区ISO 14068-1碳中和宣告核查声明,取得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证书”,成为全国首个“零碳艺术景区”。

艺术景点不断丰富,游客每年几倍增长,但在艺术景区中,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潮间带艺术村是如何做到的呢?

精打细算减少碳排放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许多人知道中国第一位环保烈士徐秀娟。

1987年9月16日,原盐城自然保护区技术员徐秀娟为寻找走失的天鹅溺水牺牲,年仅23岁。

2022年8月,潮间带艺术村建设、运营,由盐城市鹤瀚文旅有限公司负责。

徐秀娟当年工作场所离现在的潮间带艺术村只有500米远。1986年春天,她带来枇杷树苗,并栽在村民院子里。如今,枇杷树枝繁叶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盐城市鹤瀚文旅有限公司先后召开党员干部会、全体职工会,认真学习国家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和规定,要求公司员工以徐秀娟为榜样,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并在潮间带艺术村建设、运营中贯穿始终。

公司请来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讲授减少碳排放、促进碳中和相关知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该公司总经理侯春锋带领各部门负责人摸排每一个工作环节,一笔一笔算碳排放的细账,做足自身挖潜文章:

使用传统燃油车接驳游客会产生碳排放,那就改用电动车,这一项年减少碳排放约15.33吨二氧化碳当量;

厨房使用传统燃气炉灶会产生碳排放,那就改用电炉灶,这一项年减少碳排放约5.86吨二氧化碳当量;

传统照明灯碳排放量大,那就改用LED节能灯,两者相比年减少碳排放约1.58吨二氧化碳当量;

……

随着游客的观赏需求不断提高,景点也在不断增多。

能不能把减少碳排放的文章延伸到景点设置上?侯春锋又开始琢磨。

用环保材料,将油画作品“画”到土墙上。潮间带艺术村引进艺术家团队,精心挑选了247幅国内国际艺术大师经典油画作品进行再创作。国际油画村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设计和生态融合理念,在2024美国缪斯设计大奖赛中荣获金奖。

4月29日,“自然·艺术·共生”潮间带艺术村首届公共艺术展拉开帷幕。麦田中央,艺术家王明用三万根稻秆编织的《天鹅》昂首展翅,与空中掠过的丹顶鹤群遥相呼应;长5米的《稻梦空间》装置既是观赏地标,也是孩童攀爬嬉戏的乐园。艺术家用他们的奇妙构思,“让稻草飞起来,让土地的记忆被看见。”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李元秋说,这些作品以零工业胶水、纯自然材料制成,既没有碳排放,又增添了景区的观赏品位,体现了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协同建立“碳汇合作社”

随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成功,潮间带艺术村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

游客多了,必然会增加碳的排放量。而侯春锋还在不断加强减碳的考核,这似乎是一对矛盾。

有些职工私下议论,这不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吗?

面对矛盾,是裹足不前,怨天尤人;还是正视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盐城市鹤瀚文旅有限公司选择了后者。

眼光向外,侯春锋把眼光放到了与周边单位联动上。

潮间带艺术村毗邻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林场、兴农村。四个单位建立协同机制,建立“碳汇合作社”,以社区共管共建为抓手,共同提升“两山”理论转化的实施成效。

潮间带艺术村与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将“鹤文化”与中华文化进一步融合,在国内国际有效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及其实践成果。

为了更好地为候鸟提供优质的觅食地,兴农村、潮间带艺术村与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共建了93亩候鸟友好水稻田项目。收割后的水稻整体留茬,当年冬季不再耕作,直至下一季水稻种植再开始复耕。

2023年10月8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腾讯公司完成蓝碳生态系统碳汇交易盐城滨海盐沼生态修复碳汇项目签约仪式。这是我国首笔盐沼碳汇交易项目,标志着我国盐沼蓝碳交易实现零的突破。

紧盯“双碳”政策机遇,潮间带艺术村与盐城林场联合探索林业碳汇开发路径,2022年,盐城林场创成“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

2023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举办,潮间带艺术村积极参与服务,并在盐城林场的帮助下,新建公益林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

潮间带艺术村2024年度通过支持绿色电力发展,抵消碳排放331.62吨二氧化碳当量,实现了运营碳中和。2025年6月5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向潮间带艺术村出具“碳中和证书”。

“碳汇合作社”实现了四方共赢的效果。

多元传播生态文化

在潮间带艺术村,单向空间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艺术村的文化地标之一。

在单向空间里,不仅有很多介绍绿色环保知识的图书,还有生态文化交流互动平台。在这里,可以参加读书分享会,聆听名家讲座,相互分享对生活的感悟,拓宽视野,获取知识。

3月3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2025年度“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潮间带艺术村成功当选。

单向空间对面的锦龙堂美术馆是书画爱好者的殿堂。

6月23日,书法家汉南正在里面创作,“风起潮间带”五个大字写得灵动飘逸。

汉南本名裴尔杰,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汉南是他的笔名,书法作品曾入选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全国“张芝奖”书法展等。

但汉南最喜欢的是他另一个称谓:潮间带艺术村新村民。

“我要向徐秀娟学习,用生命传播环保理念。”汉南说,他每年三分之二时间住在潮间带艺术村,白天到锦龙堂美术馆为游客讲解书画作品,晚上自己搞创作。

潮间带艺术村与中书协、中美协、中作协、荣宝斋画院、波兰波兹南美院等国内外顶级文艺团体及院校合作,邀请140名中外知名艺术家加盟入驻,建立陆庆龙、葛军、吉狄马加、林小峰、汉南等名家大师工作室及写生创作培训中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葛军独创的“色饰法”装饰技法,让紫砂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在葛军紫砂艺术工作室里,他展出的许多作品与绿色发展有关。他说,要用紫砂作品宣传生态保护工作。

“大家好!我今天向大家介绍这款以丹顶鹤为题材设计的桌布……”在国际油画村第43栋,袁正干面对手机,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展示着手工制品。在她身后,一群妇女忙碌着在做手工艺术品。

手工作坊以滩涂风光、黄海湿地珍稀鸟类为主题进行创作,生产书签、扇面、车载摆饰等各类生活用品,传播生态文化。

徐秀娟虽已牺牲,但她当年栽下的枇杷树年复一年开花结果。

徐秀娟烈士用生命来保护环境的精神也像枇杷树一样,扎根在潮间带艺术村,生根发芽,代代延续。(撰稿丨张长虎)

相关文章

  • 苏州有新身份!向大家介绍一下
    7月24日在津巴布韦举办的《湿地公约》第15届缔约方大会(COP15)湿地城市认证授牌仪式上苏州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苏州成为全球第三批、中国9个新晋成员之一也是江苏省此次唯一入选城市苏州正式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授牌为江南水乡再添一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态名片这是继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成功列入
    2025-07-26 10:19:00
  • 河北河湖管理保护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发布
    我省河湖管理保护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发布“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走向规范化7月3日,蓝天白云下,黄骅港煤炭港区人工湖湖水清澈、花木环绕。张昊摄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苑立立、吕培)近日,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河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共同起草的《“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2025-07-26 00:09:00
  • 1亿元!中国美术馆首次接受大额社会资金捐赠
    为推动国家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宝丰集团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日前决定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人民币1亿元,用于中国美术馆各项事业发展。7月20日,捐赠仪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该馆建馆以来首次接受大额社会资金捐赠。此次捐赠方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由党彦宝、边海燕夫妇创立,十多年来在教育、医疗、应对气候变化、助力
    2025-07-20 18:44:00
  • 台风“韦帕”升级!苏州最新天气
    中央气象台7月19日10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已于今天(19日)早晨5点钟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偏南方向约880公里的海面上,即北纬19.9度、东经120.2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为2
    2025-07-19 18:44:00
  • 国际当代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由山西博物院、法国中欧艺术联盟主办的“对话·龙城”——2025国际当代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郭苑甫 摄  本报讯(记者 陈辛华)“对话·龙城”2025国际当代艺术展,7月8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展览汇聚15个国家180位艺术家的200件(套)当代艺术作品,是历史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不同艺术理念的“
    2025-07-09 07: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