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氢能产业走向应用端 金融如何赋能关键环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2:51:00    

本报记者 石健 北京报道

发展氢能产业已经成为能源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

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国际氢能大会上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向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氢能产业要走进应用端市场,更好发挥商业作用。同时,政府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各方的投资力度,全力推动能源产业新革命。”

记者注意到,随着氢能产业向应用端转移,金融也在积极发挥作用,如香港正计划通过绿色金融打造可持续融资平台,佛山市南海区也在通过应用场景调动百亿元投资。

金融赋能应用端

对于万亿氢能产业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地位,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氢能联盟战略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干勇看来,随着氢能产业的不断发展,氢能也处于大国博弈的关键一环。

“目前,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占据绝对优势。正如我国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与国外的算力、大模型、人工智能同样是一种发展博弈。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求我们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战略新兴产业规模要迅速扩大,未来产业要落地。”干勇表示。

在余卓平看来,“十四五”是氢能正式亮相的阶段。一方面,国家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另一方面,2025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将氢能纳入能源范围。与此同时,我国西部绿色氢能基地建设提速。“可以说,‘十四五’期间,氢能制取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面向‘十五五’,氢能产业应该在应用端发挥作用,进入应用市场。目前,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等到‘十五五’收官时,燃料电池车预计保有量达到100万辆。”

不过,记者也在采访中注意到,由于氢能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如果实现应用端、商业化的运作,需要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金融赋能氢能产业应用端发展成为关键环节。

一位从事氢能产业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主要来源产业基金、金融租赁以及混合融资、债转股等。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因为审慎风险的原因,对氢能的融资参与度较低、信贷支持积极性不高,行业更需要规模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德国、荷兰等国家均已提出建立氢交易所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7月,能源交易所、绿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签署合作备忘录,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上海市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以利于氢能产业发展获得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更多金融支持工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氢能联盟战略指导委员会委员彭苏萍认为,强化金融支持的同时,首先还是要强化氢能产业的创新力度。

他说:“一方面要持续加大氢能技术创新支持的力度,针对我国当前氢能技术短板或弱点,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要强化综合、规范与顶层设计的指导作用,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的氢能发展技术路线图,不断完善氢能技术等创新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氢能先进技术应用示范试点,以前期科技、冬奥、氢能技术重点专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等工作为基础,加快推进清洁低碳、氢应用试点的示范,同时通过设立专项引导资金等方式不断完善产业生态的建设,促进氢能产业规模扩大。”

多地创新金融举措

作为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和消费国,我国已将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能源重点培育。

在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闫国春看来,当前,氢能产业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还面临诸多现实的困难和挑战,这就更加需要共同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推动全球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成果,务实推进有规模有效益的氢能产业发展。

对于如何提升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彭苏萍建议,应该积极推进加氢站氢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序部署氢能在道路、交通、绿色化工等领域的示范,积极开展氢能发电领域的技术研发,力争达到工业示范以上的水平。彭苏萍预计,在2060年前持续提高新兴技术研发水平,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制氢对经济社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度,支持前沿制氢技术高效的大规模氢储运技术的研发与攻关,进一步提高氢能在各场景的应用规模,支持氢基衍生物在国际贸易平台的建设,实现氢能深度脱碳方面的效益。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25日,国内已有3695家氢能相关企业。其中,从事氢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最多,达到2161家,占比约六成;氢能制造业企业紧随其后,达到431家。庞大的企业规模背后,一方面急需庞大的金融体系支持,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巨大的投资效能。

记者注意到,针对新能源融资困境,不少地方政府采取“政府引导基金+绿色金融”的创新模式。政府通过设立氢能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以金融力量支持氢能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机电工程署署长潘国英对记者表示,香港正积极探索绿氢标准与氢能经济模式。“我们致力于香港打造成为区域,乃至全球首选的可持续融资平台,为清洁氢能项目提供强而有力的融资。目前我们已与内地的车企展开深度合作,融入多种氢燃料车型,同时与大湾区各机构紧密合作,在香港构建多元化氢能应用示范的场景,为氢能技术的商业化铺路。”

多位业内人士建议,应该拓宽氢能绿色金融标准范围,尽快将绿氢技术纳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完善绿氢技术开发和氢能应用行业标准,推动中外标准接轨,把对氢能全产业链支持纳入绿色金融监管考核。

如何通过投资撬动氢能产业发展是市场普遍关心的话题。对此,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区长王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海区正积极拓展场景,多领域激发市场的需求。“我们将聚焦一二三产协同发展,聚力打造国内外氢能和氨氢融合的装备制造的超级市场,围绕着交通、工业、建筑、生活、旅游、农业六大应用板块系统打造应用场景,预计撬动超200亿元的市场投资,未来五年南海将投放氢能源汽车1万台,氢能两轮车4万台,氢能游艇超过100艘,在全区高能耗的企业推广应用氨氢零碳燃烧技术,大力推广零碳绿色建材、氢水基等产品,打造氢能绿色旅游示范区。”

(编辑:李晖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相关文章

  • 百余金融科技领域前沿成果实践共探金融生态新未来
    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国际金融科技创新技术应用大赛预赛举办百余金融科技领域前沿成果实践共探金融生态新未来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李畅)4月27日,由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组委会主办、河北省委金融办等单位承办雄安国际金融科技创新技术应用大赛预赛成功举办。4月27日,由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组委会主办、河北省委
    2025-04-30 14:47:00
  • 走进民企看发展|从“跟跑”到“领跑”: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向新求质之路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稳扎稳打,用创新开启高质量发展之路。科技创新,是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创新积淀,上市了中国首个mRNA疫苗,并在心脑血管、抗肿瘤、精神神经等领域,上市了多款
    2025-04-29 16:41:00
  • 塘口段(一期)预计6月全面完工
    塘口段(一期)预计6月全面完工。陈旭欢 摄日前,阳西县“生态富硒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塘口段(一期)建设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6月可全面完工。近年来,阳西县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持续改善提升城乡风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激活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其中,“生态富硒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塘口段(一期
    2025-04-29 10:12:00
  • 夯实“工业之母” 守护国计民生
    证券时报记者 李小平石油工业被称为“工业之母”,影响甚广,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大到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不论是国家的产业发展,还是百姓的民生福祉,都离不开炼油和化工。化工行业必须实现自我突破,才能更好为国计民生保驾护航。近年来,我国石化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油转化”“油转特”“
    2025-04-29 06:12:00
  • 贵州镇远农商银行文德支行多措并举开展反诈宣传活动
    为增强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筑牢金融安全防线,贵州镇远农商银行文德支行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和赶集日人流量大、群众金融需求集中的特点,积极组织员工开展多层次、多场景的反诈宣传活动,通过严把开户关口、立足厅堂阵地、延伸服务半径方式,织密金融安全防护网,全力守护群众财产安全。严把开户关口,守好风险“源头
    2025-04-28 17: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