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衣凯玥)今年以来,西宁市持续推动规范“校园餐”管理,在2025年9月提前一年实现除主城区以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热食午餐”全覆盖,同时聚焦“校园餐”深化专项整治突出问题,紧密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系统治理、长效监管为目标,全方位提升校园餐饮安全保障水平,让“校园餐”里盛满放心与暖心。
聚焦“热食午餐”:托起学生“舌尖上的幸福”
自2012年以来,西宁市始终把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有效解决全市10.1万名学子“午饭难”的问题。今年在推进“热食午餐”全覆盖工作中,西宁市坚持系统谋划,压实工作责任。省市领导和市教育局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大通县、湟源县、湟中区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实施情况和问题困难。明确专项资金使用、优化供餐方式、食堂建设等六大重点任务,联合市场监管、财政、卫健等9部门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结合原营改计划情况,自2025年9月起大通县、湟源县、湟中区23所学校,3.1万学生受益“热食午餐”。
围绕提升供餐质量,市教育局推动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杜绝采购深加工食品和预包装食品。为推动“热食午餐”供应长效化、可持续化,市教育局指导学校制定“热食午餐”应急保障预案,组建应急指挥小组,建立分级供餐调整机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同时,要求供餐学校严格落实国家及省级政策,开学前主动邀请市场监管、卫健、审计等部门开展试餐和“回头看”工作,开学后定期开展评估交流,缩短校企配餐磨合期,保障“热食午餐”平稳供应。据悉,2025年10月起,总投资7200万元的12所食堂新建、改造项目将全面启动,为2026年9月全面实现食堂“热食午餐”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紧盯“校园餐”安全:多点发力构建全方位治理格局
“校园餐”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紧密相连,一直是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热点。今年以来,西宁市将“校园餐”安全保障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坚持高位推动,全方位压实各方责任,全力构建“校园餐”安全治理的坚固防线。西宁市成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市场监管、卫健等多部门协同配合的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制定《西宁市持续深入开展“校园餐”有关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4大类14项具体任务。通过定期召开推进会、调度会和组织精细化管理现场观摩,滚动式征集社会线索,及时优化措施。严格落实校长第一责任人制度,全面推行家长膳食监督委员会机制,深化“五陪餐”及食堂管理“四个一”制度,构建起政府统筹、纪委监督、部门联动、学校落实的一体化治理格局。
为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市教育局创新实施食堂“双管理员”制度,严把食堂人员入口关,全面落实从业人员“一人一档”管理,推动各校配齐食品安全总监和管理员。严把食材价格监督和验收关,大宗食材供应价格明显下降,部分学校菜价下浮20%,主食实现免费供应。选聘市场监管、卫生健康领域专家担任“食品安全副校长”“营养健康副校长”,常态化进驻指导,助推“校园餐”从“吃得安全”迈向“吃得健康”。同时,为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宁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十条措施》等13项长效制度,针对性改善食堂食品安全、食材配送等薄弱环节。此外,联合审计等部门开展“飞行检查”,与纪检监察机构建立线索双向移送机制,凝聚监督合力,推动“校园餐”治理实现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