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百果园的资本之路,是消费者“不成熟”还是品牌溢价“爱”不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0 16:09:00    

8日,有媒体发布来源为“百果余惠勇”的一段视频引爆网络。视频中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回应自家企业水果价格太贵的时候,声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不会去迎合消费者”。这番言论被认为过于傲慢,引起网民关注,该消息随后冲上热搜第一。百果园曾以“高端水果专家”的定位脱颖而出,逐渐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水果零售商。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有网民甚至吐槽“月薪两万元吃不起”。百果园的水果到底卖得有多贵?百果园是这么发展起来的?百果园的水果凭什么卖这么贵?百果园未来发展之路在哪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视频引发热议。 网络图

董事长“教育消费者成熟”视频上热搜

8日,一段标注有“百果园余惠勇”文字的视频在网上发布,视频中,余惠勇回应水果太贵的说法时称,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

视频中,余惠勇表示:“我认为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选择……我绝不在品质上做让步,除非我直接换品相,把品质做差一点、价格便宜点,但这不是我们要走的路。”

10日上午,有媒体记者专门查看名为“百果园余惠勇”的视频号、抖音账号及抖音账号“百果余惠勇”,未发现相关视频。其中,名为“百果园余惠勇”的视频号账号认证信息显示为百果园创始人&董事长,抖音账号认证信息为百果园董事长;名为“百果余惠勇”的抖音账号无个人认证信息。

上述视频引发舆论哗然,认为余惠勇的言论“傲慢”。8月9日晚,#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的词条冲上热搜第一。不少网民发评论称不认可余惠勇的言论,网民们称“你赚我钱还想教育我”“水果又不是贵一些就好一些”“不迎合就算了,又不是没地方买水果”“市场会给它答案”……

#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的词条冲上热搜第一。 网络图

百果园的水果到底卖得有多贵

相比其他水果连锁品牌,百果园开店之初就定位高端,“贵”一直是其鲜明标签。在社交媒体上搜索百果园,不乏“一个苹果23.5元”“一个西瓜90元”“六个草莓25元”“四个李子51元”“西瓜8块钱一斤”的吐槽,甚至有网民称“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

今年3月,有四川媒体调查发现,以四川特色的耙耙柑为例,当地一家百果园门店的耙耙柑,标注“298项农残检测合格”“坚持只卖自然成熟的水果”,其售价为每斤9.9元,而距离该百果园店铺仅20米的另一家品牌水果店,其耙耙柑售价仅为7.9元。在附近社区水果店,同样大小的耙耙柑至只卖3.3元。对于百果园“农残检测合格”和“自然成熟水果”的说法,有水果店老板对记者表示,农检不合格的水果没人敢卖,至于“自然成熟”更多是噱头。

此外,百果园经常出现每斤33.9元的新西兰小花苹果、79.6元每斤的进口慕美人葡萄等高价水果。对于上述产品价格贵的说法,百果园店员表示,由于成本较高所以售价就会高一些。

以“水果专家”的定位塑造品牌溢价

据媒体报道,从诞生之初,百果园就以“水果专家”的定位塑造品牌溢价。

在百果园初创的2001年,创始人余惠勇曾公开宣称,百果园把水果按照糖酸度、鲜度、脆度、新嫩度、香味和安全性,分为A级、B级、C级3个等级。A级品质最好,B级次之,C级最差。一般情况下,公司出售A级果品,会有少部分B级果品,C级基本不出售。

除了品质,百果园还试图用服务把顾客牢牢抓住。百果园提出了“三无”退货。简单来说,消费者若是觉得购买的水果不好吃,即可“无实物、无小票、无理由”退款。这些做法也曾经一度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曾有消费者对媒体表示,自己曾在百果园买过70元一斤的草莓,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尝了后,发现的确很甜。比在一些其他品牌的水果店买的都好吃,随后她就成为了百果园的老顾客。

今年8月初,百果园还在某媒体刊文打广告,对“贵”的说法进行了回应。其文章称,近些年,伴随国内市场消费升级与降级结构性并存这一发展背景,部分商家选择以"降质降价"作为竞争手段,短期销量的背后却是消费者信任的慢性流失。当行业陷入"低价内卷"的怪圈,百果园却逆势而行——通过"品质坚守+好果报恩"双轨策略,将"贵价水果"的刻板印象转化为"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消费共识,重新定义了水果消费的价值标准。

5月有消费者展示购物小票,她在百果园买了四个进口樱桃李,花了51元。 网络图

创始人余惠勇的资本发展之路

天眼查信息显示,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注册资本15亿人民币。公司法定代表人是余惠勇,他直接持有百果园25.6%的股份。

余惠勇出生于1968年,江西德兴人,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1991年被分配到了江西农科院,专搞食用菌研究和开发。随后他放弃了体制内的工作,南下深圳创业。2001年,余惠勇的公司完成了近亿元的销售额,成为深圳当地最大的水果批发商,他也成了深圳水果营销业的领军人物,被业界称之为“水果大王”。随后余惠勇创办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002年,在深圳百果园开出中国第一家水果特许连锁专卖店,首月销售额达几十万元。

据媒体报道,2023年1月16日,百果园正式登陆港交所,此次IPO,百果园全球发售7894.75万股,每股5.60港元。而它的上市之路也有点一波三折的意味。

2020年9月证监会网站发布了《关于核准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到境外上市的批复》,显示该公司拟发行不超过5.75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但不知怎么一回事,2022年2月,有媒体报道称,百果园放弃港股改赴创业板上市,欲冲击“水果连锁第一股”,已与民生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目前正处于第一期辅导工作中。对于放弃港股的原因,记者致电百果园相关负责人,对方并未正面回应相关问题,仅表示以网站公开信息为准。

然而此事又没了下文,百果园最后回头选择了在香港上市,次年1月正式登陆港交所。

双轨路线能否走出困境待观察

百果园虽然最终在港成功上市,但它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

2024年3月14日,湖北经视播出特别节目《3·15我们在行动》,曝光了百果园武汉银海雅苑店内存在的一系列违规操作,如用腐烂水果制作高价果切、隔夜水果存放冰箱后次日充当鲜果售卖、将2J车厘子当成4J卖等。3月16日,百果园发布声明称,对视频中所反映的情况,已第一时间核实查证,并对该涉事加盟店进行停业整顿、全面彻查,总部已组织全国所有门店自查自纠。

2023年该公司中报显示,截至当年6月30日,百果园集团共有线下门店5958家,比2022年年底增加308家。其中加盟门店5945家,贡献销售额约47.32亿元,占到了门店销售额的99.5%。有业内人士认为,加盟模式削弱了百果园集团对旗下门店的掌控力,导致了食安问题的出现。

而对百果园而言,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这一个门店的事故,而是整个集团盈利能力在持续下滑。

数据显示,2023年1月,百果园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后,公司业绩火速变脸:2024年上半年,百果园营收、净利润双双负增长,分别同比下滑11%、66.06%。公司2024年的财报显示,百果园实现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税前亏损为3.91亿元,而上年同期则盈利3.81亿元,这是近五年来百果园首次出现净利亏损。

亏损加剧,也带来了关店潮。2023年年初,百果园还计划未来十年内营收突破千亿元、线下门店超过万家。而截至2024年底,百果园的零售门店数量仅剩下5127家,期内加盟店数量从6081家减至5116家,平均每天关店近5家。

当前,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的崛起,彻底瓦解了百果园的“高端护城河”:山姆投入9亿元补贴,推出“长期降价清单”,车厘子、草莓等单品价格低于百果园进货价;盒马鲜生主打“日日鲜”低价水果,损耗率较百果园低15%;叮咚买菜“以销定采”模式,损耗率仅5%,较百果园低10个百分点,价格竞争力碾压传统零售。

走高质价比路线,或许是百果园不得不做出的长期调整。从诞生之初,百果园就以“水果专家”的定位塑造出品牌溢价,但随着近年消费疲软、盒马美团买菜等新零售全品类平台的竞争,百果园也面临着运营新挑战。2024年公司财报里特别提及百果园的一大“长线调整”:百果园在2024年启动战略转型,推出“高品质与高性价比并重”策略,调整定价体系并拓展中低端产品线。围绕于此,“品牌焕新”“好果报恩”“关闭低效门店”都是相关举措。

走高品质与高性价比的双轨路线,能否真正走出扭转承压业绩,走出长效增量?百果园的答卷仍需要答案。“百果园的困境是传统零售业的缩影。”有专家分析表示,在消费分级时代,高端化与平民化必须二选一:若坚持高端化,需重构供应链、提升品控能力;若转向平民化,则需彻底重塑品牌定位,与社区团购、生鲜电商正面竞争。

上游新闻据中新经纬、南方都市报、财联社、澎湃新闻、海报新闻、封面新闻等综合

相关文章

  • 起底百果园的资本之路,是消费者“不成熟”还是品牌溢价“爱”不起?
    8日,有媒体发布来源为“百果余惠勇”的一段视频引爆网络。视频中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回应自家企业水果价格太贵的时候,声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不会去迎合消费者”。这番言论被认为过于傲慢,引起网民关注,该消息随后冲上热搜第一。百果园曾以“高端水果专家”的定位脱颖而出,逐渐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水果零售商。其价格
    2025-08-10 16:09:00
  • 盐城大丰:项目引擎轰鸣 民生画卷温暖
    八月的卯酉大地,热风裹着汗水与干劲。工业园区的机器转得欢,田间地头的农人忙不停,城里的商圈烟火气升腾,乡村的庭院焕新颜……今年上半年,盐城市大丰区以“拼”为笔、“实”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考卷上写下力透纸背的答案。产业项目“加速跑”发展底气越来越足在总投资10亿元的双瑞海上风电叶片项目工地,施工车辆穿
    2025-08-10 09:57:00
  • 2024年超1亿纳税人申请退税1300多亿元
    7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蔡自力在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度,有超过1亿的纳税人依法申请退税1300多亿元,也有700多万纳税人自行依法申报补税480余亿元。这一退一补中,体现了我国新个税制度带来的法治规范与公平。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25-07-28 12:38:00
  • 全球最大烷烃一体化生产基地在榕建成投产
    全球最大烷烃一体化生产基地在榕建成投产年产值达600亿元,将重塑世界烷烃产业链格局27日,中景石化全球最大烷烃一体化生产基地在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建成投产,标志着中景石化烷烃一体化单厂产能位居全球第一,在产业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将重塑全球烷烃产业链格局。中景石化全球最大烷
    2025-07-28 09:12:00
  • “你看的只是想让你看的” 互联网保险藏“暗礁”投保容易理赔难
    央视新闻 互联网保险因其依托网站、移动App或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保险产品从投保到理赔全流程的在线服务,其便捷优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量在逐年攀升。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互联网保险的保费规模达4948.6亿元。然而随着互联网保险产品销售火爆,消费者反映“投保容易,理赔难”等
    2025-07-27 1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