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稻耳轮作” 一田两用促双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7:24:00    

一季春耕正当时, 播撒希望迎丰收。近日,地处梵净山脚下的印江自治县春收、春耕、春种工作已进入繁忙阶段。这几天,印江自治县板溪镇上洞村的和下洞村的“稻耳轮作”基地里,一排排黑木耳菌棒有序排列,三十多名群众穿梭在田垄间有的忙着采摘最后一茬木耳,有的忙着将废菌棒清除田地,为下一步种植发展水稻种植做足准备。不久之后,随着水稻的秧苗的移栽,这里的农田又将变为一片“绿色海洋”。

任廷兵是印江自治县板溪镇上洞村尝到“稻耳轮作”甜头的种植户之一,2024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14亩发展水稻和黑木耳循环种植,黑木耳和水稻亩总产值已超2万元。这几天,他又组织群众将今年春季最后一轮黑木耳采收后种植水稻。

“这种稻耳轮作模式不仅节约土地,还增加了收入,我是去年5月份插秧,10月份收割稻谷,然后又种植黑木耳,通过稻耳轮作,我的稻谷加上黑木耳亩产值已超2万元,还是这种种植模式好,既增加了我们种植户和务工群众的收入,也稳住了粮食安全,比种一季农作物划算得多。”任廷兵谈到“稻耳轮作”时喜笑颜开。

板溪镇是印江最早探索出“稻耳轮作”模式的乡镇之一。近年来,该镇紧紧抓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好机遇,立足“转”字上下足功夫,探索出“稻耳轮作”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目前,全镇种植黑木耳400万棒,实现产值1400万元左右,今年计划种植水稻10500亩。

下一步,板溪镇还将进一步加强机械化耕作和技术保障服务,适时指导农户做好水稻育秧、翻耕溶田、秧移栽等工作,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按照“2+N”产业体系发展布局,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采取“稻耳轮作”模式发展水稻和黑木耳种植。2024年,印江自治县发展“稻耳轮作”3500余亩,产值达1.5亿元。今年该县将在板溪、木黄、合水等乡镇发展食用菌2.25亿棒(万亩),其中“稻耳轮作”4000亩以上,力争实现产量10.5万吨,综合产值10.5亿元。

印江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智江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相关文章

  • 快讯,仙游这个80亿元大工程又有新进展!
    4月29日,仙游木兰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截流阶段移民安置验收会在木兰抽蓄下库业主临时营地顺利召开。 当天上午,验收组一行前往社硎乡木兰抽蓄项目下库,现场察看工程截流阶段移民安置实施情况,详细了解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及生产生活恢复等工作进展情况,各参建单位人员就关键环节进行现场交流。在计划水位面263高
    2025-04-30 14:43:00
  • 泸州老窖2024净利润增速创10年内新低,高端化遇增长瓶颈,经销商再现负增长
    证券之星吴凡知名川酒泸州老窖(000568.SZ)近期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311.96亿元,同比增长3.19%;归母净利润为134.73亿元,同比微增1.71%。面临行业深度调整,公司仍交出了一份“双增”成绩单,然而距离年初董事会提出的“实现营收同比增长不低于15%”的目标相差甚远
    2025-04-29 18:07:00
  • 德昌股份拟定增募资15.24亿元扩产 净利增27%汽车零部件业务首次盈利
    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 徐佳家电+汽车零部件双主业并行,德昌股份(605555.SH)全年业绩再次实现增长。4月28日晚间,德昌股份发布业绩。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95亿元,同比增长47.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净利润,下同)4.11亿元,同比增长27.5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2025-04-29 17:17:00
  • 走进民企看发展|从“跟跑”到“领跑”: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向新求质之路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稳扎稳打,用创新开启高质量发展之路。科技创新,是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创新积淀,上市了中国首个mRNA疫苗,并在心脑血管、抗肿瘤、精神神经等领域,上市了多款
    2025-04-29 16:41:00
  • 临沧:春天餐桌上的“绿色银行”
    野菜上桌成佳肴一场春雨后,香椿、白花、树头菜等山茅野菜破土而出,不仅装点了临沧的春天,也丰富了市民餐桌,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清晨,凤庆县凤山镇二道河自然村村民赫绍莲背着竹篓出门,她手持带有刀头的长竹竿,熟练地把树头菜割下来。“树头菜头茬能卖到60元一公斤,平均也在每公斤20元。”赫绍莲
    2025-04-29 0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