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来了 网号+网证为你加密!申领攻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00:53:00    

昨天(23日),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今年7月15日起施行。《管理办法》鼓励有关主管部门、重点行业、互联网平台,按照用户自愿原则,推广应用网号、网证。那么,什么是网号、网证?怎么申领和使用?为什么要推广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方式?

首先,什么叫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简单来说,就是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

网号和网证又是什么?这是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的一种机制,它将传统身份证信息转化为加密的虚拟凭证,用于网络空间进行身份核验。其中,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指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用户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申领并使用网号、网证。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 郑方:网号其实跟我们的身份证号很类似,它也是唯一的,终身不变的,但是它有个不同,就在我们的身份证号其实里边有很多的隐私信息,比如说你的户籍注册地、你的出生年月日、性别、住址、姓名等等很多信息。但是网号没有,它就是数字字母,由10个来组成的,所以你看不出任何规律,这是一个保护。网证是什么呢,网证不是一个新的证件,网证其实是一个凭证,为了方便记这个网号。比如说我把它体现成二维码,你在需要认证的时候,那个二维码一扫,然后就进行这个认证的行为了,就是相当于给你出示证件一样。

如何申领网号和网证?

要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方式,就要先申领网号和网证。那么,哪些人可以申领?具体应该怎么申领呢?

根据《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不满十四周岁的自然人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取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申领。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申领网号、网证的,应当在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监护下申领。

具体来说,如果是成年人申领的话,首先需要一部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在应用商店搜索并下载“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之后,在App首页点击立即申请,选择证件类型,在手机NFC区域识读本人身份证核验身份信息后,进行本人人脸识别,设置关联手机号码和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口令,申领成功后,就可以选择在当前手机使用网络身份认证凭证了。

网号、网证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申领了网号、网证,那么,哪些地方可以使用网号、网证呢?根据公安部消息,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已在部分互联网平台和政务服务、教育考试、文化旅游、医疗卫生、邮政寄递、交通出行等行业领域开展了试点应用。截至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累计下载超1600万次,申领开通达600万人,提供认证服务1250余万次。专家表示,未来,使用网号、网证的领域会进一步拓宽。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 郑方:简单说未来就一机在手,走遍天下,出行、住宿、购物、取款就这些活动都可以用。当然这个是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有些系统要跟这对接。比如说,我上高铁、登机,我们跟一些这个相关的这个行业,也在合作做这个事情,那这个也做好以后,就可以直接用了。还有一些政务服务,政务服务原先都是带证件,现在你用这个接通了,你就不用带证件了。未来可以这么讲,所有用到出示证件地方都可以使。再到下一步,你甚至可以没有手机,自己就是自己的证件。我的声音、我的脸、我的指纹,这都是我证明是我的。这个技术也准备好了,未来等老百姓对它有认知,对它有个使用习惯了,然后系统也慢慢迁移了。我们就可以由这个原先的二代身份证,然后变成一机在手,最后变成自己就可以。

为什么要推广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服务?

在各互联网平台现行的个人身份认证方式外,为何要推广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服务呢?专家介绍,基于个人真实身份信息的认证服务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引发了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问题。网号、网证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管理办法》规定,对用户选择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用户同意外,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从而减少互联网平台收集个人身份信息带来的安全风险。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 郑方:我们有一点要注意,相关信息是不记录的,比如说我是一个电商平台,我调用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服务,这个电商平台,是不允许记录这个信息的。因为它是要直接连到这个国家认证平台上的,所以你的信息也都丢不了,都被保护着。

“网号+网证”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使用网号、网证,可以减少互联网平台收集我们的个人身份信息,相当于给我们的个人信息穿了件“防弹衣”,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具体是如何保护我们个人信息的呢?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 郑方:我们首先从一个机制上做保护,原先我的明文信息、姓名等等,是在证上的,但是现在不是,那个网号上面没有任何信息,你看不到。信息存在哪,存在我们的国家的公共服务平台上面。它可以根据你的密码,根据你的数字证书,根据你的人脸,根据你的声音,根据指纹等等很多手段,那当然也分场景,比如有的地方不需要那么严格,简单的就行了。需要严格的话,就多种手段加上去认证,保证是你就行了。所以从这个机制你可以看到,你的认证都是动态的,每次用每次认。我上次用,这次都不能够再重复使用。这样的话就安全了,把我信息拷贝起来没用。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把它叫作“一认一用”,一次认证一次使用,相当于“一次一密”的感觉。

《管理办法》第八条还规定,互联网平台需要依法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但无需留存用户法定身份证件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应当仅提供用户身份核验结果。这其实也是从管理上对我们的个人信息加以保护。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 郑方:比如说一个互联网平台需要认证我的身份,认证完说是或者不是,只告诉你这个结果,但我的其他信息都不给它。

相关文章

  • 方案落地!苏州迎来重大利好
    近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8月27日商务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下称《方案》)江苏自贸试验区于2019年获国务院批复涵盖南京片区、苏州片区、连云港片区总面
    2025-08-29 09:37:00
  • 商丘移动梁园分公司:三重保障护航2025年校园秋季迎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吴锦行 通讯员 范强随着9月1日开学季临近,校园迎新工作即将拉开帷幕。商丘移动梁园分公司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围绕网络畅通、服务提升、防诈宣传三大核心,提前谋划、周密部署,以扎实举措为校园新生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彰显通信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网络保障方面,该公司以“覆盖
    2025-08-28 15:33:00
  • 教育部: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
    8月28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首场新闻发布活动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提到,目前,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已完成基础建设与数据整合工作,进入试运行阶段。发布活动中,在介绍教育部推进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情况时,栾宗涛提到,近一年来,教育部积极
    2025-08-28 12:22:00
  • 深谈丨解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对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田杰棠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放眼全球,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强国无一不是制造业强国;在现实中,制造业既是就业的蓄水池,也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今天,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智能制造正在重新定义产业边界。同时,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产业链加速重构,制造业的战略地位极为凸显。这些复杂变化都让我们对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合
    2025-08-28 09:04:00
  • 官方通报“幽灵外卖”等违法案件
    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守护消费”铁拳行动,聚焦消费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危害健康安全的食品非法添加、“幽灵外卖”、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查办了一批违法案件,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着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现将部分典型案例公布如下:一、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市场监管局查处舒某清涉嫌生产经营添加
    2025-08-25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