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高息理财”就心动?网络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刑事法官帮你拆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9:49:00    

“亲,我这有个内部渠道,投资虚拟货币,月息15%,稳赚不赔!”

“扫码进群,新用户投资1000元返200元,拉3个人头还能提额!”

刷朋友圈、逛论坛、看短视频时,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类“好事”?

小心!这些看似诱人的网络信息,可能藏着让你血本无归的“非法集资”陷阱。今天,双辽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就来扒一扒网络非法集资的那些“线上套路”,教你隔着屏幕也能识骗局!

一、网络非法集资,专盯“手机不离手”的你

比起街头传单、线下讲座,网络非法集资更隐蔽、传播更快,尤其爱盯年轻人、宝妈、上班族。刑事审判庭近年审理的案子里,这些“线上套路”最常见:

(一)“虚拟货币/元宇宙”:披着“高科技”的外衣圈钱

“区块链、NFT、元宇宙地产……听不懂?没关系,只要投钱就能赚!”

骗子在短视频平台、微信群里包装“高大上”概念,晒出“收益截图”,说“央行背书”“未来能翻10倍”,还鼓励你拉人入伙拿提成。

法官拆穿:我国从未批准任何虚拟货币作为投资品!这类平台本质是“庞氏骗局”——用新投资者的钱给旧投资者“分红”,一旦没人接盘,立刻卷款跑路。

(二)“网络借贷/P2P变种”:用“低门槛高回报”钓人

“无抵押、秒到账,还能‘借钱生钱’——投1万元,每天返50元,月入1500元!”

这类平台在APP、小程序里宣称“对接优质项目”,实则根本没有真实借贷业务,只是把你的钱转给“上线”,玩“拆东补西”的游戏。

法官提醒:正规网贷平台有严格资质,绝不会承诺“保本高息”!

(三)“微商传销式集资”:“拉人头”比“卖货”更重要

“加入我们,代理‘网红产品’,交1万元代理费,卖不出去也能返8000元,拉3个代理还能升‘总监’!”

骗子把“非法集资”包装成“微商创业”,产品只是幌子,真正目的是骗你交“入门费”,再鼓励你拉亲戚朋友“入伙”——这其实是“传销+非法集资”的混合体。

法官划重点:

但凡“赚钱全靠拉人头”,不管包装成啥样,都是骗局!参与拉人还可能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一起被判刑。

二、隔着屏幕,怎么识破这些“线上坑”?

(一)查“身份”:别信“口头承诺”,要看“官方备案”。

正规金融产品必须在银保监会、证监会备案,可登录“中国理财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

凡是说“内部渠道”“不公开备案”的,直接拉黑!

(二)看“模式”:警惕“三性”——高息性、拉人性、隐蔽性。

宣称“月息超10%”“保本保息”—— 高息必是陷阱;

鼓励“拉人返现”“建群裂变”—— 拉人越多,坑越深;

交易只在私人账户、APP内闭环操作,不开发票——隐蔽操作就是为了跑路时“查无实据”。

(三)守“底线”:这3件事坚决不做

不向陌生个人账户转账(正规投资走对公账户);

不扫不明二维码、不点非官方链接(可能是钓鱼网站);

不轻易泄露身份证、银行卡信息(骗子可能用来伪造合同)。

三、万一“踩坑”了,该怎么办?

别慌!记住这2步,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一)留证据:赶紧截图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平台页面(哪怕APP崩了,也要存好手机截图);

(二)马上报:拨打110或全国非法集资举报电话12377,同时向法院刑事审判庭咨询。

法官提醒:

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别信骗子“私下退款”的鬼话——那只会让你二次被骗!

通讯员:王鹤

初审:李学伟

复审:付新宇

终审:谢刚

相关文章

  • 刷到“高息理财”就心动?网络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刑事法官帮你拆穿!
    “亲,我这有个内部渠道,投资虚拟货币,月息15%,稳赚不赔!”“扫码进群,新用户投资1000元返200元,拉3个人头还能提额!”刷朋友圈、逛论坛、看短视频时,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类“好事”?小心!这些看似诱人的网络信息,可能藏着让你血本无归的“非法集资”陷阱。今天,双辽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就来扒一
    2025-07-25 09:49:00
  • 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温情调解” 修复破碎亲情
    “感谢法官!这场官司打了3年,我们差点成了仇人。”近日,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温情调解”化解一起股东纠纷案,当事人给法官送来致谢锦旗。今年初,荆州中院受理一起特殊的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案,3位当事人是亲姐弟,此前已因合伙纠纷经历仲裁、两审诉讼等多个司法程序,时间跨度近3年。由于解散合伙、股权变更、投资款返
    2025-06-24 09:03:00
  • 伊朗发生大规模网络中断 互联网服务将切换至国家内部网络
    当地时间6月17日,总台记者获悉,伊朗境内所有城市的互联网服务自17日晚将切换至国家内部网络。目前伊朗发生大规模网络中断。(总台记者 米春泽)
    2025-06-18 00:50:00
  • 别让网络烂梗“梗”住青少年成长
    读者提问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用户@晨曦微光:孩子在家动不动就说“你个老6”“我勒个豆”等,有些我都听不懂,也不知道如何回应孩子。一问才知道,他们同学之间也经常这么说话。这样合适吗?该怎样教育引导孩子呢?“我勒个豆”“鸡你太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上流行的语言,不知不觉中
    2025-06-13 07:11:00
  • 抖音关于治理网络“黑话烂梗”的公告
    抖音今日发布关于治理网络“黑话烂梗”的公告,《抖音社区自律公约》明确表示,平台“建议重视文字的正确使用,避免出现错别字,减少用拼音首字母缩写表达,自觉遵守语言文字规范”。另外,为了进一步规范平台用语,抖音还更新了关于规范表达的内容创作规则,对违规视频和账号,平台将持续加强提示甚至警示,如反复出现,则
    2025-06-12 1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