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酒管财经
各地景区人满为患,限流公告如雪片般发出;酒店到处满房,还有游客住到了当地文旅局长家……
老沙之前预测了“五一”旅游市场的100种行情,就是没想到会出现如此的“人从众”局面。
在过去四五天,老沙只是在新闻中看到的限流景区,就不下七八十个。而那些真实发出类似公告的地方可能是几倍于此也不止。
而朋友圈里各个酒店老板们,如果不连着三四天发出满房通知,就好像自家经营掉了链子。甚至,前几天卤鹅哥带火的重庆荣昌区,连着三天全区酒店预定量达到100%。
当限流成为五一景区的“新常态”,这不禁让人思考:是我们酒旅供给出现问题了,还是需求释放出现了问题?抑或是老百姓的时间消费(休假)自主性还有更大优化空间?
老沙始终认为,酒旅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背后影响和决定其走势的往往是其他领域的系统性问题,甚至是社会学问题。这种复杂性让上述行业朝向高质量发展充满着艰巨性和不确定性。
今年五一景区怎么就爆了?
社交媒体传播会营造出一种假象。老沙向来对这种假象保持警惕。但是,今年五一期间的景区,似乎真的呈现出乎意料的火爆。
对于景区来说,“限流”成为高频词。甚至,贵州一个大草原景区也因游客太多而限流。
堵车、排队、退票已经成为外出游玩“三件套”。就连“故宫晒枣”等过去很多年的老梗,又被拿出来热炒。
老沙只是简单统计了一下比较熟悉的河南和湖北省份,出现限流的景区就有一大堆:
河南:
万岁山武侠城;宝泉景区;龙门石窟;重渡沟风景区;鸡公山景区;黄河三峡景区;红旗渠景区。
湖北:
恩施大峡谷景区;恩施梭布垭石林景区;鹤峰屏山旅游景区;宣恩狮子关景区;宜昌清江画廊景区;宜昌西陵峡快乐谷。
在抖音平台,“五一人不多,也就亿点点”的话题热度持续上升。有网友分享了长沙五一广场的视频说,“压迫感十足,得有一亿人。”

▊ 抖音
还有人调侃,“长沙昨晚确实人多,我手里拿了一串臭豆腐,自己被挤得没时间吃,就不知道被谁咬了一块”。
出游人群激增,天气给力,叠加社交平台的传播,让这个五一假期异常热闹。
而对于酒店来说,满房则是常态化表现。
据说,还有网友因为没订到酒店住到了文旅局长家。
5月2日晚上,自驾来到湖北恩施州宣恩的王女士,因为没订到酒店,就找宣恩县文旅局求助,最终受到了当地文旅系统的热情接待。她们一行四人入住到宣恩县文旅局局长王菊芳家。还有部分游客分流到其他员工家中。

▊ 极目新闻
在老沙的朋友圈里,全国各地的酒店总经理们,纷纷用“满房通知”刷屏。部分入住率超100%。
好事网友在小红书发帖了解满房情况,有山东老板说:“我是早满了,然后退了,又满了,又退了,又满了。有的还好玩呢,以为退了商家看退单多肯定降价,等降价呢,结果没戏又订了。”
其实,景区、酒店订单爆棚,原因很好理解:瞬间宏大的人员流动。
自驾方面:
据交通运输部预测,2025年“五一”假期,日均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7亿人次以上,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约为6200万辆,小客车日均流量占客车比例预计约99%。
航空方面,“五一”假期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超480万张,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3%;“五一”假期出入境航线机票预订量超98万张,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5%。
铁路更生猛,创下单日历史最高记录。
4月30日至5月2日,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连续3天同比增长超10%。特别是5月1日,达到2311.9万人次,刷新历史最高记录。
业内普遍认为,今年五一是2023年以来的旅行热度峰值。
这种火爆,有很多种原因。
老沙分析了一下:
首先是今年五一假期全国范围内天气比较给力,没有极端天气干扰,老百姓出行情绪高涨。
第二是新的休假制度使得假期增长,释放长线出游需求。还有就是各种政策端的消费支持,鼓励消费者出游。
但是,“限流”景区如此之多,背后涉及的原因更加复杂。
一个景区的朋友跟老沙说,每到节假日,景区上下都跟打仗一样。现在网络太发达了,如果出现大面积的舆情,这个假期等于又白干了。所以,现在很多负责人不再单纯追求假期销量,开始在品牌形象和营收之间找平衡点。
按照他的说法是,现在大家都追求沉浸式体验,对于景区的要求越来越高。无限制地接待游客,只能刷新假期的营业额,对于长久来看并没有太多好处。
听到这种声音,老沙的确还是挺惊讶的。因为对于很多景区来说,每年少有的那几个假期,几乎决定了员工们过年时年终奖的厚度。能够如此长远地看待上述问题,多少说明行业决策者越来越成熟了。
拷问时间消费的自主性
其实,每逢节假日,针对旅游市场诸多问题的讨论,大家都会归咎到休假制度上。
我国法定节假日的时间太少,大家能够随意支配的休闲时间太少,这才导致本土酒旅行业总是出现明显的淡旺季。
这种波动既影响老百姓的出游体验,也对酒旅行业从业者的收益管理带来挑战。
其实,限流的背后,是很多人群的出游需求没有被满足,也意味着原本很长时间“吃不饱”的景区,在高峰期不能“消化”客源。这对于供需双方都是损失。
老沙认为,相较于假期长短,老百姓对于时间消费的自主性可能更加重要。

▊ 西安大唐不夜城五一现实场景
前两天,中国旅游协会在南昌举办2025年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魏小安先生的一个分享让老沙受益匪浅。
魏小安是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总顾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他提到,旅游消费是金钱消费、时间消费、文化消费、体验消费和品质消费。
其中,在时间消费方面,休假制度决定旅游行业时起时落、忽高忽低,形成各种误差。黄金周制度实施已经26年,中间有过几次变化。但是,现在增加假期对旅游业的拉动力小了,而用户对于时间消费的自主性要求越来越高。
还真的就是这样。“时间消费的自主性”——老沙也认为,这个方面甚至比国家帮咱们拼凑假期还重要。
老百姓越来越看重自己来支配休假时间。与其整齐划一的拼凑出一个“黄金周”,远不如“我的时间我做主”。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
对于老百姓来说,错峰出行不会再大面积出现人挤人的状况,出游体验更好,消费也会更具性价比。
并且,这种相对舒服的状态,更加适合当下旅游市场的变化,就是体验消费——用户更加追求个性化、场景化、参与性和沉浸式。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经营状态由原本的巨幅高峰和低谷,转变为更加平缓的经营状态,行业获得均衡化发展,不必再投入过多的资源和精力应对旺季。这有利于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一个是行政力量惯性在短时间难以调整。另一个是企业在落实休假制度时同样存在阻力。
酒旅行业新常态
回首这几年的酒旅行业,大致呈现如此的发展脉络:
2023年旺丁不旺财,2024年增收不增利。2025年一季度没有想象中的繁荣,而五一是非常热闹,但最终经营数据还有待统计。
魏小安认为,旅游行业呈现常态化发展,集中表现在:
发展速度稳定;没有大轰大嗡,没有大起大落,平平淡淡才是真。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早已习惯每年超两成、超三成的增长。突然间出现微增或者摇摆,很多人都不适应,甚至是心慌。
老沙觉得,大家伙得放平心态。酒旅市场整体供过于求,在存量市场“土里刨食”,新时期得有新思维。
魏小安就提到,我国旅游市场的基本问题都是结构问题:
一是区域结构,始终有热点、温点、冷点之分;
二是气候结构,始终有淡季、旺季、平季;
三是产业结构不均衡问题,以及产品结构细分化、垂直化成趋势;
四是营收和利润结构,头部企业集中化,中小旅企能维持就算不错。
所以,当整个行业回归平静,沉下心来仔细打磨产品,可能才是我们应对这种新常态的主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