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到关岭寻味听笙”——贵州·关岭第三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大赛迎来最终巅峰对决。经过前期激烈角逐脱颖而出的传统组、改良组各12支精锐队伍,在决赛舞台上展开技艺比拼,用激昂旋律与灵动舞姿演绎芦笙文化的独特魅力。最终,两大组别各诞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为这场非遗盛会画上圆满句号。


决赛现场,参赛选手们身着绚丽民族服饰,以古朴醇厚的曲调、原汁原味的舞步,重现芦笙文化代代相传的经典韵律,现场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评委们从音乐技巧、舞蹈编排、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严格打分,确保赛事的专业性与公正性。
“我是来自六盘水的参赛选手,来到这里,我被关岭的美丽风光深深吸引住了。站在舞台上的我既紧张又兴奋,芦笙大赛这个舞台,不仅能让更多人看到我,更能让更多的人看见、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六盘水钟山区芦笙王之乡代表队队员杨欢垛说道。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角逐,纳雍天河第二实验小学与竹叶笙笙队分别获得传统组和改良组一等奖。
“通过这次比赛,我感受颇深,让我看到了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参赛选手所带来的芦笙文化。芦笙大赛给了芦笙文化一个展示的平台,希望此类大赛持续开展下去。以后我们会继续努力,把芦笙文化传承得更好。”竹叶笙笙队领队王小林表示。

大赛的举办,不仅为芦笙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促进了各地芦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传承和发展芦笙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审:马思璐 二 审:张 立三审:李 青 总监制:文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