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焱道歉了。因在直播解说WTT美国大满贯孙颖莎与陈熠之战时,反复“提醒”可能爆冷获胜的小将陈熠“差不多得了”“懂点事吧”,这位头顶世界冠军光环的前国乒女将、现专业解说,将自己推向了一场舆论风波的中心。
在道歉视频中,郭焱将自己的言论解释为“情急之下发表的主观臆断”,也承认情急是缘于对新星陈熠之后能否继续闯关,战胜接下来对阵的日本选手缺乏信心。如此道歉,并未言及争议本质,可能尚难服众。
体育精神的内核,是在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中,尽最大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这,已经日益成为当下社会的共识。竞技体育的魅力,从来不止于荣耀加冕,更在于每一位运动员在赛场上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没有“差不多”的苟且,也没有“懂事”的退让,只有全力以赴的拼搏,赢要赢得敞亮,输要输得坦荡。不得不遗憾地说,郭焱多余的“提醒”,与大家心目中的体育精神背道而驰,既缺乏对比赛和场上两位选手的尊重,更令国乒陷入“难道还有让球”的舆论猜测阴霾之中。

的确,不止于国乒,我们的竞技体育,曾有过一些关于内部让球的争议。一个时代也许有一个时代的逻辑,如果说在把争冠夺金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年代,通过“默契操作”让夺金把握更大的选手出线,还能让不少人觉得有一定策略合理性,那么此次“情急失言”引来网友一边倒的指责,就不禁令人感喟: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这个意义上看,风波倒是见证了一种进步,这是球迷网友的进步,也是社会观念的进步,更是时代的进步。
中国乒乓球队的长盛不衰,根基就在于长久以来的代际传承和良性竞争。不断涌现的新生力量,是保持项目高水平发展的原动力;纯净和谐的内部生态,是队伍新陈代谢形成良性循环的必备土壤。在体育界坚决抵制“饭圈”乱象的当下,拉踩引战、挑动对立等畸形文化被列入重点整治范畴,理性的追星方式和健康的“粉丝”经济才被倡导。
深受大众喜爱的名将孙颖莎,固然不需要靠别人的“懂事”来赢球,相信她的粉丝们也能欣然接受“莎莎”一场小小失利——公平竞争,才是对王者成长的最好磨砺。

于郭焱来说,作为曾经的国乒名将,转型做直播、当解说,核心竞争力是其专业背景。不过,面向公众的解说要做到权威和令人信服,冠军背景和专家身份看来还不够。心直口快情急看似情有可原,从另一面看,反映的也算是“活思想”。堂堂冠军,对体育的认知观念总不能落后于普通网友吧?期待郭焱老师,也能从此次失言中获取有教益的一课。
“不懂事”的陈熠延续黑马之旅,以4比3淘汰日本名将早田希娜,职业生涯首次闯入WTT大满贯四强。这位后起之秀,用一场荡气回肠的逆转证明自己有能力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其实,不管输赢,她的朴实感言——“落后的时候也没放弃,一分一分去拼”,已足以令人喝彩,这是年轻一代对体育精神的最佳诠释,也是对国乒荣誉的最好维护。